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转型时期中国法治特点研究

内容提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6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二、 论文架构第12-13页
 三、 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四、 研究方法及预期目标第14-16页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与法治第16-31页
 第一节 社会转型的相关理论第16-20页
  一、 社会转型的含义第16-17页
  二、 西方社会转型理论第17-19页
  三、 对西方社会转型理论的评价和反思第19-20页
 第二节 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方式和特点第20-23页
  一、 社会转型以经济转型为引领第20-21页
  二、 执政党自上而下推动社会转型第21-22页
  三、 社会转型呈现出由渐进性变革推动跨越式发展的特点第22-23页
 第三节 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挑战第23-28页
  一、 腐败现象高发第24-25页
  二、 贫富差距加大第25页
  三、 价值取向多元第25-26页
  四、 环境形势严峻第26-27页
  五、 公共安全事件多发第27-28页
 第四节 法治在转型阶段的意义和作用第28-31页
  一、 法治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驾护航第28-29页
  二、 法治确保转型时期社会秩序总体稳定第29页
  三、 用法治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第29-30页
  四、 厉行法治是规范权力行使的根本途径第30-31页
第二章 转型期法治路径考察(一):西方发达国家的探索与抉择第31-55页
 第一节 英国法治的起源与发展第31-36页
  一、 英国法的起源第31-34页
  二、 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法治的发展第34-35页
  三、 英国法治发展的基本特点第35-36页
 第二节 法国政治与法治文明的历史渊源第36-41页
  一、 等级君主制时期第37-38页
  二、 绝对君主制时期第38-39页
  三、 启蒙运动第39-40页
  四、 法国大革命第40-41页
 第三节 德国的宪政之路第41-45页
  一、 分裂与统一第42页
  二、 最初的立宪实践第42-43页
  三、 两次大战之后的德国法治建设第43-45页
 第四节 美国法治的历史渊源与制度设计第45-49页
  一、 美国法治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原因第45-47页
  二、 美国法治的制度设计第47-49页
 第五节 发达国家法治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第49-55页
  一、 重商主义传统与工业革命奠定了法治的基础第49-50页
  二、 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法治道路第50-51页
  三、 法治在历史上伴随着对公权力的约束而产生第51-52页
  四、 西方发达国家的法治发展拥有充足的时间空间第52-55页
第三章 转型期法治路径考察(二):后发国家的经验与启示第55-72页
 第一节 东亚奇迹的思考:以韩国为对象第55-59页
  一、 韩国崛起原因分析第55-56页
  二、 韩国转型期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第56-57页
  三、 韩国法治发展之考察第57-58页
  四、 韩国经验对我国转型时期法治发展的启示第58-59页
 第二节 拉美化陷阱的教训:以智利为对象第59-68页
  一、 拉美化陷阱的由来第59-63页
  二、 智利模式的历史与现实第63-65页
  三、 智利模式的争议与评价第65-68页
 第三节 东亚、拉美转型模式的比较和启示第68-72页
第四章 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法治第72-81页
 第一节 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第72-76页
  一、 法治的恢复与重建——从 1978 年到 1992 年党的十四大召开第74页
  二、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从 1992 年到 2001 年底第74-75页
  三、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 2001 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第75-76页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经验第76-81页
  一、 自上而下推进为主的法治道路第76-78页
  二、 法治的发展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第78-79页
  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79-81页
第五章 转型时期的中国立法第81-88页
 第一节 转型时期立法的基本特点及其中国经验第81-85页
  一、 始终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第81-82页
  二、 立法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82-83页
  三、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第83-84页
  四、 建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立法体制第84-85页
 第二节 转型时期立法存在的问题第85-88页
  一、 法律移植的“水土不服”第85-86页
  二、 立法质量不高第86-87页
  三、 部门利益影响立法第87-88页
第六章 转型时期的法律实施第88-105页
 第一节 转型时期的司法第88-97页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司法发展的特点第89-93页
  二、 转型期司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第93-97页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执法第97-102页
  一、 行政执法制度的新发展第98-99页
  二、 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第99-102页
 第三节 转型时期的法治文化第102-105页
第七章 道路在何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法治路径第105-132页
 第一节 依法治国的核心:从党“依法执政”开始第106-111页
  一、 依法执政的紧迫性及必要性第106-107页
  二、 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的制度设计第107-111页
 第二节 全面推进司法制度的改革第111-121页
  一、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原则第111-115页
  二、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第115-121页
 第三节 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第121-126页
  一、 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第121-122页
  二、 完善执法体制机制第122-123页
  三、 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职业素质第123-124页
  四、 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第124-125页
  五、 加强监督和行政问责第125-126页
 第四节 努力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第126-132页
  一、 法治意识的内涵第126-127页
  二、 提高公民现代法治意识的途径第127-132页
结语第132-135页
 一、 法治必须扎根于中国现实第133-134页
 二、 法治,已经起航,没有终点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6页
后记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明转型视野下法律的理性化
下一篇:自主学习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