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和方法 | 第10-12页 |
1.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 公务员监督体系内容构成及研究理论 | 第12-19页 |
(一) 内容构成 | 第12-15页 |
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页 |
2. 公务员监督涵义 | 第12页 |
3. 监督主体 | 第12-13页 |
4. 公务员监督的基本内容 | 第13-15页 |
(二) 公务员监督的研究理论 | 第15-19页 |
1. 主权在民思想 | 第15-16页 |
2. 分权制衡论 | 第16页 |
3. 法治论 | 第16-17页 |
4. 有限政府论 | 第17页 |
5. 自由主义监督观 | 第17页 |
6. 马克思、列宁的公共监督理论 | 第17-19页 |
二、 公务员监督体系完善对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作用和新要求 | 第19-25页 |
(一) 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内涵 | 第19-20页 |
1. 跨越式发展理念的哲学内涵 | 第19页 |
2. 跨越式发展的现实含义 | 第19-20页 |
(二) 新疆公务员监督机制的完善对新疆发展的重要作用 | 第20-23页 |
1. 保证中央关于新疆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 | 第20-21页 |
2. 充分落实中央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措施 | 第21-22页 |
3. 营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良好环境 | 第22页 |
4. 切实发挥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 | 第22-23页 |
(三) 跨越式发展下对新疆公务员监督体系提出的新要求 | 第23-25页 |
1. 明确项目资金的运作程序及方式 | 第23页 |
2. 突出援疆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 | 第23-24页 |
3. 将腐败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 | 第24页 |
4. 要顾全大局,处理好两个关系 | 第24-25页 |
三、 新疆公务员监督体系现状 | 第25-33页 |
(一) 新疆公务员监督体系取得的成绩 | 第25-28页 |
1. 对公务员监督重视程度显著提高 | 第25-26页 |
2. 公务员监督制度保障效果明显 | 第26-27页 |
3. 各监督部门协作能力进一步加强 | 第27页 |
4. 提倡新疆效率,监督检查的重点突出 | 第27-28页 |
(二) 新疆跨越式发展给公务员监督带来的影响 | 第28-29页 |
1. 行政机关掌握更多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 | 第29页 |
2. 公务员执行更多的公共政策 | 第29页 |
3. 对公务员监督提出了更多要求 | 第29页 |
(三) 新疆在快速发展时期公务员监督所面临的问题 | 第29-33页 |
1. 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 | 第30页 |
2. 权力配置需要协调 | 第30-31页 |
3. 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需进一步加强 | 第31页 |
4. 对公务员监督的法治化程度需要加强 | 第31-32页 |
5. 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力程序亟需规范和透明 | 第32-33页 |
四、 发达国家公务员监督体系的借鉴 | 第33-38页 |
(一) 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务员监督机制健全和完善的成功经验 | 第33-36页 |
1. 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公务员监督机制的健全提供制度保障 | 第33页 |
2. 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为公务员监督机制的健全提供内在基础 | 第33-34页 |
3. 第三方反腐倡廉机构的设立为公务员监督机制的完善提供根源性保障 | 第34页 |
4. 多渠道的舆论监督为公务员监督机制的健全提供强劲的外力支持 | 第34-35页 |
5. 以俸养廉制度的建立为公务员监督机制的健全提供双重保障 | 第35-36页 |
6. 加强廉政教育和道德自律为公务员监督机制的健全构筑道德防线 | 第36页 |
(二) 西方国家对公务员监督体系改革动向借鉴 | 第36-38页 |
1. 监督目标发生转变,由公共行政转向公共管理 | 第36-37页 |
2. 监督方式从政治监督到市场效率监督 | 第37页 |
3. 社会公众重回监督的主导地位,内部监督趋向弱化 | 第37页 |
4. 结果监督逐步取代过程监督 | 第37页 |
5. 重视行政伦理和行政文化的建设,进行所谓的“软监督” | 第37-38页 |
五、 构筑新疆有效的公务员监督机制 | 第38-45页 |
(一) 起始监督机制 | 第38-39页 |
1. 领导者选拔任用机制 | 第38-39页 |
2. 领导者任期制 | 第39页 |
3. 领导者选拔任用责任机制 | 第39页 |
(二) 过程制约机制 | 第39-41页 |
1. 政务公开机制 | 第39-40页 |
2. 对“一把手”监督的机制 | 第40-41页 |
3. 监督体系的协调机制 | 第41页 |
(三) 经济监督机制 | 第41-43页 |
1. 财政监督机制 | 第42页 |
2. 经济责任审计机制 | 第42页 |
3. 以专门技术控制公务员的不法行为 | 第42-43页 |
(四) 法治监督机制 | 第43-44页 |
1. 依法规范权力 | 第43页 |
2. 重典反贪治贪 | 第43-44页 |
3. 方法科学可行 | 第44页 |
(五) 自我约束机制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