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血清学论文

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DNA疫苗的构建和免疫效力及安全性研究

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18页
缩略词表第18-20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2-56页
 1 生长抑素基因免疫及其研究进展第22-39页
   ·生长抑素的免疫调控第22页
   ·生长抑素常规免疫第22-25页
     ·合成肽疫苗第22-23页
     ·基因工程疫苗第23-24页
     ·生长抑素被动免疫第24-25页
   ·生长抑素基因免疫第25-39页
     ·生长抑素DNA疫苗的构建第27-30页
     ·生长抑素DNA疫苗的免疫效力第30-32页
     ·生长抑素DNA疫苗的安全性第32-39页
 2 生长抑素基因免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第39-48页
   ·提高生长抑素DNA疫苗的传递效率第39-43页
     ·免疫接种途径的选择第39-41页
     ·转染载体的选择第41-43页
   ·增强生长抑素DNA疫苗的免疫应答第43-48页
     ·细胞因子佐剂第44-46页
     ·CpG ODN佐剂第46-47页
     ·补体分子佐剂第47页
     ·其他分子佐剂第47-48页
   ·优化生长抑素DNA疫苗的免疫程序第48页
 3 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体系的研究进展第48-54页
   ·不同标志基因的平衡致死系统第49-52页
     ·以asd为标志基因第49-50页
     ·以thyA为标志基因第50-51页
     ·以glnA为标志基因第51页
     ·hok-sok解离后致死系统第51-52页
   ·平衡致死系统的构建第52-53页
     ·缺陷型菌株的构建第52页
     ·真核表达互补质粒的构建第52-53页
   ·平衡致死系统的应用第53-54页
   ·平衡致死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第54页
 4 生长抑素基因免疫的前景与展望第54-56页
第二章 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第56-75页
 摘要第56页
 引言第56-5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7-66页
   ·材料第57-59页
     ·质粒、细菌和细胞第57页
     ·仪器设备第57-58页
     ·酶和试剂第58页
     ·试剂的配制第58-59页
   ·方法第59-66页
     ·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第59-64页
     ·质粒的表达鉴定第64-6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6-73页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第66-67页
   ·pVGS/2SS-asd质粒的鉴定第67-68页
   ·pGS/2SS-M4GFP-asd质粒的鉴定第68页
   ·pVGS/2SS-asd质粒转染后RT-RCR转录鉴定第68-69页
   ·pVGS/2SS-asd质粒转染后蛋白活性鉴定第69页
   ·pGS/2SS-M4GFP-asd质粒转染后RT-RCR转录鉴定第69-70页
   ·pGS/2SS-M4GFP-asd质粒转染后显微观察第70-71页
   ·GS/2SS-M4GFP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71-72页
   ·pGS/2SS-M4GFP-asd质粒转染后蛋白活性鉴定第72-73页
 3 讨论第73-75页
   ·生长抑素DNA疫苗平衡致死系统的建立第73-74页
   ·生长抑素融合基因表达产物的免疫活性第74-75页
第三章 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DNA疫苗的稳定性研究第75-85页
 摘要第75页
 引言第75-7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6-79页
   ·材料第76-77页
     ·菌株和质粒第76页
     ·仪器设备第76页
     ·主要试剂第76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76-77页
   ·方法第77-79页
     ·沙门氏菌电转化感受态的制备第77页
     ·质粒电转化C500沙门氏菌第77页
     ·阳性克隆的筛选第77页
     ·重组菌体外稳定性检测第77-78页
     ·重组菌体内稳定性检测第78-7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9-83页
   ·原代重组菌中质粒的双酶切鉴定第79-80页
   ·重组菌体外稳定性鉴定第80-82页
     ·传代重组菌保守基因invA的扩增第80页
     ·传代重组菌中质粒的酶切鉴定第80-81页
     ·传代重组菌各代细菌的生长规律观察第81-82页
   ·重组菌的体内稳定性鉴定第82-83页
     ·脏器中菌落生长计数第82页
     ·菌落 PCR鉴定质粒的稳定性第82-83页
 3 讨论第83-85页
第四章 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DNA疫苗的免疫应答及影响因素第85-101页
 第一节 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DNA疫苗免疫程序的优化第85-95页
  摘要第85页
  引言第85-86页
  1 材料和方法第86-87页
   ·材料第86页
     ·质粒和菌株第86页
     ·主要试剂第86页
   ·方法第86-87页
     ·疫苗菌 C500(pVGS/2SS-asd)中质粒的酶切鉴定第86页
     ·C500(pVGS/2SS-asd)疫苗的制备第86页
     ·疫苗的免疫及样品采集第86-87页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第87页
     ·生长抑素IgG抗体效价的检测第87页
     ·数据分析第8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7-93页
   ·pVGS/2SS-asd质粒的酶切鉴定第87-88页
   ·不同免疫剂量组小鼠的生长抑素抗体效价第88-89页
   ·不同免疫程序组小鼠的生长抑素抗体效价第89-90页
   ·不同免疫剂量组小鼠的增重比较第90-91页
   ·不同免疫程序组小鼠的增重比较第91-93页
  3 讨论第93-95页
   ·平衡致死系统对生长抑素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第93页
   ·免疫程序对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DNA疫苗的影响第93-95页
 第二节 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DNA疫苗的免疫应答第95-101页
  摘要第95页
  引言第9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5-97页
   ·材料第95-96页
     ·质粒和菌株第95页
     ·主要试剂第95-96页
   ·方法第96-97页
     ·疫苗菌C500(pVGS/2SS-asd)中质粒的酶切鉴定第96页
     ·疫苗的制备第96页
     ·疫苗的免疫及样品采集第96页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第96页
     ·生长抑素抗体检测第96-97页
     ·数据分析第9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7-99页
   ·生长抑素IgG抗体效价第97-98页
   ·生长抑素IgG分型抗体效价第98-99页
   ·生长抑素IgA抗体效价第99页
  3 讨论第99-101页
   ·非抗性生长抑素DNA疫苗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第99-100页
   ·免疫途径对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DNA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第100-101页
第五章 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第101-109页
 摘要第101页
 引言第101-10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02-104页
   ·材料第102页
     ·质粒和菌株第102页
     ·主要试剂第102页
     ·实验动物第102页
   ·方法第102-104页
     ·疫苗的制备第102页
     ·实验分组与免疫第102页
     ·样品的采集第102页
     ·RNA的提取与检测第102-103页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第103-104页
     ·内参基因的PCR扩增第104页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第10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4-107页
   ·RNA质量检测第104页
   ·重组菌口服免疫后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第104-105页
   ·重组菌肌肉注射后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第105-107页
 3 讨论第107-109页
   ·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分布第107-108页
   ·免疫途径对生长抑素DNA疫苗表达分布的影响第108-109页
第六章 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DNA疫苗免疫小鼠的毒性研究第109-128页
 第一节 一般毒性的观察与检测第109-121页
  摘要第109页
  引言第10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9-112页
   ·材料第109-110页
     ·疫苗第109-110页
     ·实验动物第110页
     ·主要试剂第110页
   ·方法第110-112页
     ·疫苗的制备第110页
     ·实验分组第110页
     ·血常规检测第110页
     ·石蜡切片的制作第110-112页
     ·数据分析第11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2-119页
   ·血液学指标检测第112-113页
   ·组织病理学观察第113-119页
  3 讨论第119-121页
   ·生长抑素DNA疫苗免疫后对小鼠血液指标的影响第119页
   ·生长抑素DNA疫苗免疫后对小鼠组织的毒性分析第119-121页
 第二节 染色体整合分析第121-128页
  摘要第121页
  引言第12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1-124页
   ·材料第121-122页
     ·疫苗第121页
     ·酶及试剂盒第121页
     ·其它试剂的配制第121-122页
   ·方法第122-124页
     ·疫苗的制备及免疫第122页
     ·组织的准备第122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122-123页
     ·基因组DNA的纯化第123页
     ·基因组DNA浓度测定第123页
     ·内参基因的扩增第123页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123-124页
     ·PCR灵敏度的检测第12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24-127页
   ·PCR灵敏度检测结果第124-125页
   ·内参基因扩增结果第125-126页
   ·目的基因扩增结果第126-127页
  3 讨论第127-128页
全文结论第128-129页
创新与不足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6页
已发表研究论文第146-148页
CURRICULUM VITAE第148-149页
致谢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炭疽致死毒素无毒突变体的筛选及其免疫原性和抗毒素机理研究
下一篇:抑制素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