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7页 |
·焦化废水新排放标准 | 第10-12页 |
·国内焦化废水的处理现状 | 第12-14页 |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焦化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微生物群落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7-21页 |
·微生物群落与反应器运行的关系 | 第21-23页 |
·废水处理的生物毒性监测与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2章 A_1/A_2/ZB-MBR 焦化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 第27-48页 |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 第27-31页 |
·试验装置与流程 | 第27-28页 |
·试验用水和接种污泥 | 第28-29页 |
·试验条件 | 第29-30页 |
·取样与测试 | 第30-31页 |
·生物沸石对系统运行效果的贡献 | 第31-32页 |
·A_1/A_2/ZB-MBR 运行参数优化 | 第32-38页 |
·HRT | 第32-35页 |
·回流比 | 第35-37页 |
·曝气量 | 第37页 |
·污染负荷 | 第37-38页 |
·A_1/A_2/ZB-MBR 系统稳定阶段的运行特性 | 第38-43页 |
·有机物的去除 | 第38-40页 |
·NH_3-N 的去除 | 第40页 |
·TN 的去除 | 第40-42页 |
·进出水可生化性变化 | 第42-43页 |
·金属元素 | 第43页 |
·生物沸石的氨氮去除作用 | 第43-47页 |
·生物沸石的吸附特性 | 第45页 |
·生物沸石的硝化作用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高效菌剂强化 ZB-MBR 污染物去除的研究 | 第48-66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 第49页 |
·高效菌的分离 | 第49-50页 |
·高效菌的鉴定 | 第50页 |
·高效菌的降解特性试验 | 第50-51页 |
·ZB-MBR 生物强化试验 | 第51页 |
·有机物定量分析 | 第51-52页 |
·分析方法 | 第52页 |
·高效菌的鉴定和生长特性 | 第52-53页 |
·高效菌的降解特性研究 | 第53-60页 |
·单基质中的降解特性 | 第53-55页 |
·混合基质中的降解特性 | 第55-57页 |
·实际焦化废水中的降解特性 | 第57-59页 |
·吡啶、喹啉和咔唑高效降解菌 | 第59-60页 |
·高效菌强化 ZB-MBR 运行效果分析 | 第60-62页 |
·生物强化处理出水物质组成分析 | 第62-65页 |
·样品的分离谱图 | 第62-63页 |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 第63-64页 |
·加标回收及样品分析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A_1/A_2/ZB-MBR 生物强化出水的化学强化处理 | 第66-78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受试水样 | 第66页 |
·混凝试验 | 第66页 |
·Fenton 和电-Fenton 试验设计 | 第66-69页 |
·混凝处理效果 | 第69-70页 |
·pH 的影响 | 第69页 |
·投加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Fenton 和电-Fenton 的处理效果 | 第70-76页 |
·响应曲面模型 ANOVA 分析 | 第70-74页 |
·试验条件优化 | 第74-76页 |
·模型结果验证 | 第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5章 生物处理工艺的微生物群落研究 | 第78-101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78-82页 |
·污泥样品来源 | 第78-79页 |
·DNA 提取 | 第79页 |
·微生物群落研究的 T-RFLP 技术 | 第79-80页 |
·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的高通量测序技术 | 第80-81页 |
·数据处理 | 第81-82页 |
·T-RFLP 分析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 | 第82-85页 |
·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的高通量测序分析 | 第85-97页 |
·高通量测序结果的统计性分析 | 第85-87页 |
·A_1/A_2/ZB-MBR 系统氨氮转化菌群的变化分析 | 第87-92页 |
·其它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分析 | 第92-97页 |
·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生物强化过程中的变化 | 第97-99页 |
·生物强化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 第97页 |
·生物强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 | 第97-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6章 基于综合排水毒性的焦化废水排放标准评价 | 第101-114页 |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101-102页 |
·受试水样 | 第101页 |
·试验用鱼的准备 | 第101-102页 |
·急性毒性测试 | 第102页 |
·胚胎幼鱼短期慢性毒性测试 | 第102页 |
·数据分析 | 第102页 |
·焦化废水处理出水水质 | 第102-103页 |
·幼鱼急性毒性 | 第103-105页 |
·胚胎-幼鱼短期慢性毒性 | 第105-108页 |
·胚胎慢性毒性 | 第105-107页 |
·幼鱼生长与内分泌干扰效应 | 第107-108页 |
·焦化废水排放标准评价 | 第108-113页 |
·技术可行性 | 第108-110页 |
·综合排水毒性 | 第110-111页 |
·国内外标准比较 | 第111-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14-116页 |
·结论 | 第114-115页 |
·建议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1页 |
致谢 | 第131-13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