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6-磷酸-β-葡萄糖苷酶Pbgl25-217的克隆、表达与酶学性质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未培养微生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第13-14页
     ·未培养微生物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未培养微生物的发展前景第14页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第14-16页
     ·宏基因组学的概念第14-15页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第15页
     ·宏基因组学的应用第15-16页
   ·纤维素酶简介第16-18页
     ·纤维素酶的组成第16-17页
     ·纤维素酶的降解机理第17页
     ·纤维素酶的产生菌株第17-18页
   ·β-葡萄糖苷酶概述第18-21页
     ·β-葡萄糖苷酶的理化性质第18-19页
     ·β-葡萄糖苷酶的催化机制第19页
     ·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测定方法第19-20页
     ·β-葡萄糖苷酶的应用第20-21页
   ·6-磷酸-β-葡萄糖苷酶简介第21页
   ·本论文的目的及意义第21-24页
第二章 造纸黑液废水菌群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和筛选第24-36页
   ·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造纸黑液废水样品第24页
     ·菌株及质粒第24-25页
     ·培养基和缓冲液第25页
     ·主要仪器及生化试剂第25-26页
     ·造纸黑液废水菌群基因组总DNA的大量提取第26页
     ·造纸黑液废水菌群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与筛选第26-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4页
     ·造纸黑液废水菌群基因组总DNA的提取第27-28页
     ·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筛选第28-29页
     ·菌株25-217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第29-34页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6-磷酸-β-葡萄糖苷酶基因pbgl25-217的克隆与表达第36-48页
   ·材料与方法第36-41页
     ·菌株和质粒第36-37页
     ·培养基和缓冲液第37页
     ·主要仪器及生化试剂第37页
     ·E.coli DH5α和E.coli Rosetta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7-38页
     ·引物设计第38页
     ·基因片段pbgl25-217的克隆第38-39页
     ·基因片段pbgl25-217的表达第39-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7页
     ·基因片段pbgl25-217的克隆第41-42页
     ·重组质粒pbgl25-217-pETDuet的构建及验证第42-45页
     ·Pbgl25-217的诱导表达第45-46页
     ·pNP标准曲线的测定结果第46-47页
     ·Pbgl25-217酶活性的检测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6-磷酸-β-葡萄糖苷酶Pbgl25-217的纯化与酶学性质研究第48-60页
   ·材料与方法第48-52页
     ·菌株第48页
     ·培养基和缓冲液第48-49页
     ·主要仪器及生化试剂第49页
     ·Pbgl25-217最佳诱导表达条件的确定第49-50页
     ·Pbgl25-217的纯化第50页
     ·Pbgl25-217的基本酶学性质研究第50-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58页
     ·Pbgl25-217的最适诱导表达条件第52-54页
     ·Pbgl25-217的纯化结果第54-55页
     ·Pbgl25-217的基本酶学性质第55-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6-磷酸-β-葡萄糖苷酶Pbgl25-217的定点突变第60-74页
   ·材料与方法第60-66页
     ·菌株第60-61页
     ·培养基和缓冲液第61页
     ·主要仪器及生化试剂第61-62页
     ·引物设计第62页
     ·基因片段pbgl25-217定点突变预处理第62-63页
     ·基因片段pbgl25-217的定点突变第63-64页
     ·pbgl25-217定点突变基因片段的表达第64-66页
     ·E179A等突变蛋白与Pbgl25-217动力学常数的比较第66页
   ·结果与分析第66-73页
     ·Pbgl25-217关键催化位点分析第66-67页
     ·基因片段Pbgl25-217的定点突变第67-69页
     ·重组质粒E179A-pETDuet等的构建及验证第69-70页
     ·E179A等突变蛋白的诱导表达第70-71页
     ·各突变蛋白与Pbgl25-217动力学常数的比较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4页
致谢第84-8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类肠道病毒A组山东地方株的基因型分布及其所致疾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下一篇:Kocuria sp.3-3来源木聚糖酶基因筛选、克隆、表达、性质研究及定点突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