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水浒》研究与评论论文

“水浒”评话(评书)与说话传统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绪论第12-18页
第一章 “评话”名实考辨第18-50页
 第一节 从“以言载道”到“以事娱人”:宋前“话”字含义流变考述第18-28页
  一、以言载道:先秦之“话”的雅文化色彩第19-21页
  二、语谈交流:秦汉之“话”的世俗化趋向第21-23页
  三、以情怡人:魏晋南北朝之“话”的世俗化与审美化第23-25页
  四、以事娱人:隋唐之“话”的叙事与表演色彩第25-28页
 第二节 宋元“平话”之名的产生与元代“平话”观念第28-39页
  一、有关“平话”出现时间的再商榷第28-31页
  二、元代“平话”含义与性质的现有研究第31-34页
  三、从域外汉籍看元代“平话”观念第34-39页
 第三节 明清“评话”观念的多层开拓与新变第39-50页
  一、由“平”到“评”:承上启下的明代“评话”观念第39-45页
  二、由“文本”到“伎艺”:清代“评话”观念的新变第45-50页
第二章 口头说话艺术的渊源及演变第50-106页
 第一节 说话艺术渊源之一:先秦小说与“说话”伎艺萌芽的早期形态第50-62页
  一、“说故事”与“街谈巷语”第51-54页
  二、瞽矇之诵与小说第54-60页
  三、“载道”与“示技”:小说与说话的交互性第60-62页
 第二节 说话艺术渊源之二:优笑俳说与“说话”伎艺的初步形成第62-72页
  一、优笑:糅杂在戏与乐中的“说话”表演第62-66页
  二、俳优小说:“说话”伎艺的初步形成第66-72页
 第三节 从戏场到勾栏瓦舍:宋元及明初说话艺术的成熟、繁荣与衰落第72-85页
  —、瓦舍勾栏的兴起与宋代通俗文化娱乐市场的形成第72-75页
  二、瓦舍勾栏的发展变化在宋元明清文献中的反映第75-79页
  三、宋代瓦舍勾栏的兴盛与“说话”的繁荣第79-83页
  四、元明瓦舍勾栏的变迁与“说话”的衰落第83-85页
 第四节 市廛、庙观与书场的空间交错:明末以来说话艺术的再兴第85-106页
  一、依托市廛、庙观发展起来的明清评话、评书书场第85-92页
  二、明末清初评话、评书的兴盛与表演方式的基本定型第92-94页
  三、清代及民国评话、评书的发展繁荣与地方化走向第94-102页
  四、清代及民国评话、评书的特点第102-106页
第三章 水浒说话的孕育初成与多元发展第106-138页
 第一节 南宋:水浒说话的孕育初成第109-119页
  一、《醉翁谈录》、《宋江三十六赞》与《宣和遗事》中的水浒说话遗存第109-111页
  二、水浒说话的形成原因及特点第111-119页
 第二节 元代至明初:水浒说话的多元发展第119-138页
  一、元代及明初的水浒杂剧与北方水浒说话第119-129页
  二、“吴读本”《水浒传》与南方水浒说话第129-138页
第四章 水浒说话的成熟与繁荣第138-170页
 第一节 明代中后期:今本《水浒传》的出现与水浒说话的成熟第138-147页
  一、有关《水浒传》成书时间的争议第138-141页
  二、今本《水浒传》影响下水浒说话的特点第141-147页
 第二节 柳敬亭与明末清初的水浒评话第147-153页
  一、柳敬亭的说书活动第147-149页
  二、柳敬亭与水浒评话第149-151页
  三、“水浒人”第151-153页
 第三节 清代以来水浒评话、评书的兴盛第153-170页
  一、扬州评话中的《水浒》第153-159页
  二、苏州评话中的《水浒》第159-163页
  三、杭州评话中的《水浒》第163-165页
  四、北方评书和其他地方评书中的《水浒》第165-167页
  五、清代及民国水浒评话、评书的发展特点第167-170页
第五章 水浒说话与《水浒传》小说的文本互动第170-218页
 第一节 《水浒传》小说对水浒话本的书面传承与衍变第170-183页
  一、水浒话本的文本类型和特点对《水浒传》小说的影响第170-173页
  二、《水浒传》小说中的表演性口头叙事印记第173-178页
  三、说话行为的淡出与经典文本的形成第178-183页
 第二节 水浒评话、评书对《水浒传》小说文本的口头转换第183-204页
  一、情节结构的拆分和重组第183-185页
  二、情节内容的增饰与创新第185-190页
  三、人物形象的丰富与发展第190-195页
  四、叙事方式的口头性转换第195-204页
 第三节 水浒说话与《水浒传》小说的内在差异第204-218页
  一、叙事逻辑的指向差异第204-207页
  二、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差异第207-210页
  三、化俗为雅与援雅入俗:雅俗互动下的审美离合第210-218页
余论第218-220页
附录第220-244页
 附录一:传统水浒评话、评书知名艺人钩沉第220-237页
 附录二:各地“评话”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览表第237-238页
 附录三:水浒评话、评书出版书目第238-244页
参考文献第244-264页
后记第264-26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及发表论文第265-266页

论文共2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末魏晋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
下一篇:三国故事说唱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