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及写作思路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写作思路 | 第13-14页 |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 2.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 第16-19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 | 第16-17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 | 第17-19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 第19-24页 |
| ·产业竞争力的主要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 ·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 3.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24-32页 |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24-25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具体评价指标的设计 | 第25-29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29-32页 |
| 4.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第32-44页 |
|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现状概述 | 第32-34页 |
|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第34-41页 |
| ·判断所选指标变量能否适用因子分析 | 第34-35页 |
| ·构造因子变量 | 第35-39页 |
| ·计算因子得分 | 第39-41页 |
| ·评价结果 | 第41-44页 |
| 5. 影响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 第44-55页 |
| ·高新技术开发区少且特色产业园发展不成熟 | 第44-46页 |
| ·不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 | 第46-48页 |
| ·注重技术引进的同时不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 | 第46-47页 |
| ·拥有研发机构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 | 第47-48页 |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且大型企业少 | 第48-52页 |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 | 第48-50页 |
| ·大型企业较少导致企业平均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 | 第50-52页 |
| ·风险投资市场发育程度较低 | 第52-55页 |
| 6. 提升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 第55-62页 |
| ·发挥政府职能的积极作用,促进产业规模的扩大 | 第55-56页 |
|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 第56-57页 |
| ·注重技术引进的同时也要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 | 第56-57页 |
| ·企业应注重技术的创新研发 | 第57页 |
| ·提高技术转化率并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 | 第57-59页 |
| ·提高技术转化率 | 第57-58页 |
| ·培养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大型企业 | 第58-59页 |
| ·进一步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市场 | 第59-62页 |
| ·扩大创业风险引导基金的规模 | 第59-60页 |
| ·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 第60页 |
| ·完善退出机制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