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绪论 | 第10-18页 |
·引言 | 第10页 |
·冲击式水轮机的起源及发展 | 第10-12页 |
·冲击式水轮机的起源 | 第10-11页 |
·国内外冲击式水轮机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冲击式水轮机转轮水斗的制造方法 | 第12-15页 |
·整铸铲磨 | 第12-13页 |
·焊接加工 | 第13页 |
·铆接加工 | 第13-14页 |
·整体式数控加工 | 第14-15页 |
·冲击式转轮水斗整体数控加工技术现状 | 第15-17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7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冲击式转轮水斗整体三维建模 | 第18-30页 |
·引言 | 第18页 |
·曲线曲面的基本原理 | 第18-21页 |
·B 样条曲线曲面 | 第19-20页 |
·NURBS 曲线曲面 | 第20-21页 |
·基于 UG 的水斗式转轮整体三维建模 | 第21-29页 |
·转轮水斗三维建模概述 | 第22-23页 |
·转轮轮毂的建模 | 第23页 |
·水斗的建模 | 第23-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3.转轮水斗整体数控加工工艺研究 | 第30-57页 |
·引言 | 第30页 |
·转轮水斗的特点及加工难点 | 第30-33页 |
·转轮水斗的材质特点 | 第30-31页 |
·转轮的结构特点 | 第31页 |
·转轮水斗整体数控加工的难点 | 第31-33页 |
·数控机床的选择 | 第33-35页 |
·四坐标数控机床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 第33-34页 |
·机床坐标系 | 第34-35页 |
·四坐标数控铣削加工刀具的类型及特点 | 第35-37页 |
·四坐标数控铣削加工的方式及走刀路线 | 第37-51页 |
·四坐标数控加工的特点 | 第37-38页 |
·四坐标数控加工的铣削方式 | 第38-40页 |
·四坐标数控加工走刀路线 | 第40-47页 |
·铣削用量的选择 | 第47-51页 |
·转轮水斗整体数控加工工艺研究 | 第51-56页 |
·加工工艺分析 | 第51-54页 |
·刀具结构参数 | 第54-55页 |
·切削方式的选择 | 第55页 |
·切削参数的确定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4.球头刀刀柄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 第57-68页 |
·引言 | 第57页 |
·球头刀刀柄结构设计 | 第57-58页 |
·球头刀铣削力模型 | 第58-59页 |
·铣削力模型 | 第58-59页 |
·球头刀铣削力计算 | 第59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与分析步骤 | 第59-60页 |
·球头刀有限元分析 | 第60-67页 |
·HyperWorks 有限元分析的主要步骤 | 第60页 |
·球头刀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球头刀的静态分析 | 第61-64页 |
·球头刀的模态分析 | 第64-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5.基于 UG 的转轮水斗整体数控加工走刀路线及数控编程研究 | 第68-104页 |
·引言 | 第68页 |
·基于 UG 的数控编程技术 | 第68-72页 |
·数控编程基础 | 第68-69页 |
·数控编程步骤 | 第69页 |
·基于 UG 的 CAM 自动编程技术 | 第69-72页 |
·转轮水斗整体数控加工走刀路线的生成 | 第72-93页 |
·创建基本加工参数 | 第72-74页 |
·水斗的轮廓加工 | 第74-80页 |
·水斗的成型加工 | 第80-85页 |
·水斗的内表面加工 | 第85-93页 |
·转轮水斗数控加工走刀路线后置处理 | 第93-100页 |
·后置处理的主要任务 | 第93-94页 |
·后置处理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 第94页 |
·带数控转台的四坐标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算法 | 第94-95页 |
·转轮水斗数控加工走刀路线的后置处理 | 第95-100页 |
·转轮水斗试件加工及检测分析 | 第100-103页 |
·试件加工 | 第100-101页 |
·试件检测 | 第101-103页 |
·小结 | 第103-104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