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论文--医疗服务制度论文

文山州中医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14页
 (一) 研究目的第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页
 (三) 研究内容第9-11页
  1. 梳理分析当代中医管理及促进基层中医发展的政策思路第9-10页
  2. 调研分析文山州中医事业面临的困难及原因第10页
  3. 提出促进文山州中医事业发展的制度设计和具体的政策建议第10页
  4. 提出中医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运行模式第10-11页
 (四) 研究方法第11-13页
  1.文献研究法第11-12页
  2. 访谈法第12页
  3. 专家咨询法第12页
  4. SWOT分析法第12-13页
 (五) 技术路线第13-14页
一、文山州发展中医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14-18页
 (一) 中医与中医事业发展第14-15页
 (二) 文山州发展中医事业的重要性第15-17页
  1. 发展中医事业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第15-16页
  2. 文山州发展中医事业的重要性第16-17页
 (三) 文山州发展中医事业的必要性第17-18页
二、文山州中医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18-27页
 (一) 存在问题第18-22页
  1. 政府投入不足,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第18-20页
  2. 中医人才储备不足,后继乏术,中医特色优势不明显第20-21页
  3. 中医药文化宣传缺位第21-22页
 (二) 原因分析第22-27页
  1. 中医疗效缓慢,西医方便快捷的诊疗方式导致其市场占有率高第22-24页
  2. 受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冲击,中医特色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第24页
  3. 中医临床型人才培育方式“三E”成效不显著第24-27页
三、文山州中医事业发展的SWOT分析第27-45页
 (一) 文山州中医事业发展的优势第27-35页
  1. 中医“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最终目标第27-28页
  2. 中医诊疗中的整体观念与基层全科医生的要求相一致第28-29页
  3. 中医“简、便、廉、验”的诊疗技术便于在文山州推广第29-32页
  4. 中医“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观念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第32-35页
 (二) 文山州中医事业发展的劣势第35-38页
  1. 中医药服务定价偏低,基层医生缺乏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经济动力第35页
  2. 文山州中医人才队伍质和量的堪忧第35-36页
  3. 文山州提供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能力有限第36-38页
 (三) 文山州中医事业发展的机遇第38-40页
  1. 新医改及其相关政策要求加强中医药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38-39页
  2. 国家和社会注重传统文化的引导价值第39页
  3. 居民对中医“治未病”养生防病观念的重视第39-40页
 (四) 文山州中医事业发展的挑战第40-45页
  1. 西医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占强势地位第40-41页
  2. 中医传承方式不及西医快捷第41-42页
  3.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对中医扶持效果不明显第42-45页
四、文山州中医事业发展对策第45-56页
 (一) 明确政府角色,强化政府职责,健全政府对中医的扶持制度第45-50页
  1. 政府职责之一——规划者,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第45-46页
  2. 政府职责之二——购买者,建立政府中医药投入保障制度,转变中医医疗机构的补偿方式和运行模式第46-49页
  3. 政府职责之三——保险者,建立全民覆盖的中医医疗保障体系第49-50页
  4. 政府职责之四——监管者,矫正中医医疗服务中的市场失灵第50页
 (二) 重塑中医文化,打造具有中医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山州中医医疗机构第50-52页
 (三) 稳定和充实文山州中医人才队伍,提高技术媒介的服务能力第52-54页
  1. 加强师承教育,确保中医后继有人第52-53页
  2. 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增强中医特色核心竞争力第53页
  3. 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促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第53-54页
 (四) “治未病”充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第54-55页
 (五) 制定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医事业发展条例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南省域破坏性地震特急期应急管理力量配置研究
下一篇:“首要标准”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的作用研究--以云南省S女子监狱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