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获得到参与:新课改教学创新的趋势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 第7-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相关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一、获得和参与的比较 | 第17-24页 |
(一)获得和参与的含义 | 第17-18页 |
(二)获得和参与的联系 | 第18-20页 |
(三)获得和参与的区别 | 第20-24页 |
二、从获得到参与转变的表现 | 第24-40页 |
(一)教学目标:从双基到三维 | 第24-26页 |
(二)教学过程:从预设到生成 | 第26-28页 |
(三)教学方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 | 第28-34页 |
(四)教学组织:从班级群体到学习共同体 | 第34-36页 |
(五)课堂权威:从教师独霸到师生共享 | 第36-38页 |
(六)教学动力:从外部诱因到内部驱力 | 第38-40页 |
三、从获得到参与转变的原因 | 第40-46页 |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预见与控制 | 第40-42页 |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凸显个体的能动作用 | 第42-43页 |
(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生命的意义 | 第43-46页 |
四、从获得到参与转变的意义 | 第46-52页 |
(一)学生层面 | 第46-48页 |
(二)教师层面 | 第48-50页 |
(三)教学层面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