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绞股蓝的地理分布 | 第10页 |
·形态特征 | 第10-11页 |
·植物学分类 | 第11页 |
·绞股蓝全草的化学成分 | 第11-15页 |
·绞股蓝的药理作用 | 第15-19页 |
·抗肿瘤 | 第15-16页 |
·降血糖 | 第16-17页 |
·降血脂 | 第17页 |
·降血压 | 第17-18页 |
·抗衰老 | 第18页 |
·调节免疫功能 | 第18-19页 |
·绞股蓝皂苷提取工艺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绞股蓝皂苷分离纯化工艺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绞股蓝皂苷的应用前景 | 第22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2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绞股蓝皂苷不同提取工艺的比较 | 第24-37页 |
·引言 | 第24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4-2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5 %香草醛冰醋酸的配备 | 第25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5页 |
·绞股蓝皂苷含量、提取率测定的计算公式 | 第25-26页 |
·绞股蓝总皂苷的提取方法 | 第26-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酶用量对绞股蓝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 第28页 |
·溶剂pH对绞股蓝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酶解温度对绞股蓝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 第29页 |
·酶解反应时间对绞股蓝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酶法提取的正交试验结果 | 第30-31页 |
·单一超声波法提取的试验结果 | 第31页 |
·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的试验结果 | 第31-32页 |
·乙醇提取法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32-34页 |
·乙醇提取法正交试验结果 | 第34页 |
·常规水提法的试验结果 | 第34页 |
·不同提取方法绞股蓝总皂苷提取率的比较 | 第34-35页 |
·扫描电镜下不同提取方法绞股蓝样品的比较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绞股蓝皂苷的分离纯化 | 第37-50页 |
·引言 | 第37页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7-3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7页 |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吸附量、吸附率及洗脱率的计算公式 | 第38页 |
·绞股蓝总皂苷粗提物的制备 | 第38页 |
·D101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绞股蓝皂苷的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树脂的预处理方法 | 第38页 |
·上样浓度的确定 | 第38-39页 |
·乙醇浓度和体积的确定 | 第39页 |
·硅胶柱层析纯化绞股蓝总皂苷的实验方法 | 第39页 |
·HPLC-ELSD法检测绞股蓝总皂苷纯度 | 第39-40页 |
·色谱条件 | 第40页 |
·混合标准液的制备 | 第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9页 |
·D101 大孔树脂纯化绞股蓝皂苷的结果 | 第40-42页 |
·不同上样浓度总皂苷吸附率与吸附量的比较 | 第40-41页 |
·D101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绞股蓝皂苷洗脱曲线及洗脱液乙醇浓度选择 | 第41-42页 |
·硅胶柱色谱分离洗脱曲线 | 第42-43页 |
·经 D101 大孔树脂纯化的绞股蓝总皂苷液相色谱图 | 第43-46页 |
·经硅胶柱二次纯化的绞股蓝总皂苷 A'、B'液相色谱图 | 第46-49页 |
·总皂苷 A'的液相色谱图 | 第46-47页 |
·总皂苷B'的液相色谱图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绞股蓝皂苷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 第50-58页 |
·引言 | 第50页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50-5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50页 |
·主要试剂 | 第50-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绞股蓝总皂苷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比较 | 第52-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