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造纸工业论文--机械与设备论文--造纸机械论文

纸页干燥过程建模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中国造纸工业的现状第11页
     ·节能减排是造纸工业的必然选择第11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2-19页
     ·多烘缸纸页干燥过程第12-16页
     ·杨克烘缸纸页干燥过程第16-19页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多烘缸蒸汽冷凝水系统建模分析第20-33页
   ·多烘缸蒸汽冷凝水系统概述第20-22页
     ·通汽方式第20-21页
     ·冷凝水层第21页
     ·虹吸管第21-22页
   ·建模思路第22-23页
   ·多烘缸蒸汽冷凝水系统建模第23-26页
     ·蒸汽压力与烘缸表面温度的关系第23-24页
     ·喷吹蒸汽率与车速、压差的关系第24-25页
     ·蒸汽压力与蒸汽温度的关系第25页
     ·蒸汽压力与冷凝水量的关系第25-26页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26-28页
     ·蒸汽到烘缸内壁的传热系数第26-27页
     ·蒸汽焓值第27页
     ·冷凝水焓值第27-28页
   ·模型的求解及分析第28-32页
     ·模型对象概况第28-29页
     ·模型的求解第29-31页
     ·模型的验证及分析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多烘缸纸页干燥模型的建立第33-50页
   ·多烘缸纸机干燥部分析第34-36页
     ·烘缸系统第34-35页
     ·通风系统第35-36页
   ·多烘缸干燥部纸页干燥过程分析第36-38页
     ·对流干燥第37页
     ·接触干燥第37-38页
   ·建模思路第38-39页
   ·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9-42页
     ·基本蒸发速率方程第39页
     ·接触干燥模型第39-41页
     ·对流干燥模型第41-42页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42-48页
     ·对流干燥模型的空气与纸页的传热系数第42-44页
     ·对流干燥模型的空气与纸页的传质系数第44-45页
     ·接触干燥模型的空气与纸页的传热系数第45页
     ·接触干燥模型的空气与纸页的传质系数第45页
     ·烘缸表面到纸页的传热系数第45-46页
     ·纸页表面的水蒸汽分压第46页
     ·水的蒸发热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多烘缸纸页干燥模型的验证与分析第50-61页
   ·模型对象概况第50页
   ·纸页干燥模型的求解第50-54页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50-51页
     ·过程参数的测量第51-54页
     ·模型的求解第54页
   ·模型的验证第54-57页
     ·纸页湿度比较第54-55页
     ·纸页温度比较第55-57页
   ·模型的分析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杨克烘缸纸页干燥模型的建立第61-77页
   ·卫生纸机结构第61-66页
     ·杨克烘缸第63-64页
     ·气罩第64-66页
   ·卫生纸干燥过程第66-68页
     ·接触干燥第67页
     ·冲击干燥第67-68页
   ·建模思路第68-69页
   ·卫生纸干燥过程建模第69-76页
     ·进气罩前纸页干燥模型第69-70页
     ·在气罩内纸页干燥模型第70-76页
     ·出气罩后纸页干燥模型第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杨克烘缸纸页干燥模型的验证与分析第77-85页
   ·模型对象概况第77页
   ·纸页干燥模型的求解第77-80页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77-79页
     ·过程参数的测量第79-80页
     ·模型的求解第80页
   ·模型的验证第80-83页
     ·纸页湿度比较第80-81页
     ·纸页温度比较第81-83页
   ·模型的分析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总结与展望第85-88页
 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第85-86页
 2 本文主要创新第86页
 3 今后工作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附件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B制药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下一篇:绞股蓝皂苷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