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合作学习概述 | 第13-23页 |
·合作学习的发展史 | 第13-14页 |
·合作学习在西方的发展史 | 第13页 |
·合作学习在中国的发展史 | 第13-14页 |
·合作学习的概念和要素 | 第14-16页 |
·合作学习的概念 | 第14-16页 |
·合作学习的要素 | 第16页 |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社会互赖理论 ( 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 | 第16-17页 |
·选择理论 (choice theory) | 第17-18页 |
·动机理论( motivational theory) | 第18页 |
·发展理论 ( de vel op mental theo rie s) | 第18-19页 |
·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 第19-20页 |
·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 | 第19页 |
·共同学习法 | 第19-20页 |
·小组竞赛法 | 第20页 |
·小组调查法 | 第20页 |
·合作学习与《课程标准》 | 第20-23页 |
2 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 第23-34页 |
·初中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 第23-24页 |
·写作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 第23页 |
·写作对其他语言技能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 第23-24页 |
·社会的发展对英语写作提出了要求 | 第24页 |
·初中英语写作的现状分析 | 第24-29页 |
·学生的英语写作现状 | 第24-27页 |
·学生有畏难情绪,缺乏英语写作兴趣 | 第26页 |
·基础知识薄弱,写作能力有限 | 第26-27页 |
·缺乏有效的写作训练和指导 | 第27页 |
·教师的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 第27-29页 |
·教师对写作教学意识淡薄 | 第27-28页 |
·教师自身写作教学能力薄弱 | 第28页 |
·教师写作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 第28页 |
·教师课程太紧,无暇过多关注作文 | 第28-29页 |
·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和评估 | 第29-31页 |
·英语写作与基本要求 | 第29页 |
·英语写作与中考作文 | 第29-31页 |
·英语写作教学的主要流派 | 第31-34页 |
·成果教学法 ( pro du ct a pp roach) | 第31-32页 |
·过程教学法 ( pro cess ap proa ch) | 第32页 |
·体裁教学法 ( genre a pp ro ach) | 第32-33页 |
·过程体裁教学法 (p ro ce ss-ge nre app ro ach ) | 第33-34页 |
3 合作学习理论下的写作教学实验研究设计 | 第34-39页 |
·研究的目的与研究的问题 | 第34-35页 |
·研究对象 | 第35-36页 |
·研究方案 | 第36-39页 |
·班情调查、小组分组及培训阶段 | 第36-37页 |
·行动研究中的具体实施阶段 | 第37页 |
·行动实施后的效果评价阶段 | 第37页 |
·数据采集与分析 | 第37-39页 |
4 合作学习理论下的写作教学实验研究过程 | 第39-56页 |
·行动研究前情况调查分析 | 第39-41页 |
·学生写作问题的情况分析 | 第39-41页 |
·学生合作学习的访谈情况分析及合作动员 | 第41页 |
·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 第41-56页 |
·合理分组 | 第41-44页 |
·合作意识培养、合作技能培训 | 第44-46页 |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 第46-47页 |
·合作写作的教学实施 | 第47-56页 |
5 合作学习理论下的写作教学研究结果 | 第56-73页 |
·学生的变化 | 第56-70页 |
·从访谈看学生的变化 | 第56-60页 |
·从修改后的作文看学生的变化 | 第60-65页 |
·从重要考试看学生的变化 | 第65-67页 |
·从具体作文看学生的变化 | 第67-70页 |
·教师的转变 | 第70-73页 |
·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 | 第71页 |
·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 第71-73页 |
6 结论与启示 | 第73-76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3页 |
·启示 | 第73-74页 |
·不足之处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1 英语写作学习情况调查 | 第80-82页 |
附录 2 访谈提纲 | 第82-83页 |
附录 3 课堂合作学习基本技能细则(试行稿) | 第83-86页 |
附录 4 合作技能“七字诀”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