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萨迦班智达《三律仪差别论》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导论第11-18页
 一、选题意义及资料来源第11-15页
 二、前人研究成果综述第15-17页
 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第17页
 四、创新之处第17-18页
上篇 文本解读与诠释第18-117页
 第一章 萨班生平与文本写作背景第18-33页
  第一节 萨班的修学及建树第18-24页
   一、成为通达十明的大学者第19-21页
   二、著书立说第21-23页
   三、北上凉州第23-24页
  第二节 《三律仪论差别论》概述第24-33页
   一、写作的历史背景与目的第24-31页
   二、文本结构与表现形式第31-33页
 第二章 别解脱戒及其实践第33-57页
  第一节 别解脱戒概说第33-41页
   一、声闻别解脱戒第34-39页
   二、大乘别解脱戒第39-41页
  第二节 学处之自性—业果的安立第41-57页
   一、业果之安立第41页
   二、业果的分类第41-43页
   三、遮止关于业果之错乱第43-57页
 第三章 菩萨戒及其实践第57-67页
  第一节 未得者令得之仪轨第58-63页
   一、生起世俗发心之仪轨第59-61页
   二、遮破胜义发心由仪轨产生第61-63页
  第二节 得戒者不失之学处第63-67页
   一、宣说四种堕罪第63-64页
   二、批判关于学处之要的邪分别第64-66页
   三、正确完成与菩萨戒有关之方便道第66-67页
 第四章 密乘戒及其实践第67-107页
  第一节 批驳关于四灌顶的各种迷乱第68-80页
   一、遮破把非成熟之灌顶承许为成熟第70-73页
   二、遮破不需要成熟之灌顶第73-75页
   三、遮破主张需要灌顶但修行错乱第75-78页
   四、遮破承许灌顶为四判断第78-79页
   五、遮破灌顶中所得誓言错乱第79-80页
  第二节 无错乱之解脱二次第第80-86页
   一、遮破不需要道之关键第80-82页
   二、批判与二次第不相属之教法第82-86页
  第三节 灌顶和智慧中生起之大手印第86-100页
   一、遮止能表之喻大手印错乱第87-92页
   二、遮止所表义之大手印错乱第92-93页
   三、遮破三乘之修持错乱第93-98页
   四、遮破四续部之能立错乱第98-100页
  第四节 现证果之方式第100-107页
   一、究竟之果错乱第101-105页
   二、遮止暂时之果错乱第105-107页
 第五章 《三律仪差别论》在藏传佛教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第107-117页
  第一节 《三律仪差别论》的特点分析第107-108页
   一、以律为基,见修并重第107页
   二、结构严谨,体系分明第107-108页
   三、以破为主,立场鲜明第108页
   四、文简义深,显密兼摄第108页
  第二节 《三律仪论》的地位与影响第108-114页
   一、在萨迦派中的地位和影响第108-109页
   二、在藏传佛教思想中的影响与意义第109-114页
  第三节 对萨班批判诸派之评判第114-117页
下篇 文本翻译与注释第117-185页
 一、别解脱戒第117-134页
 二、菩萨戒第134-140页
 三、密乘戒第140-167页
 四、其他方面第167-185页
关于译文的说明第185-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191页
附录一 科判第191-206页
附录二 藏汉译名对照表第206-22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22-223页

论文共2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佛陀的教学方法研究--以巴利语三藏为基础
下一篇: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之汉译及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