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佛陀的教学方法研究--以巴利语三藏为基础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11页
第一章 佛教教育哲学第11-36页
 第一节 佛教教育哲学产生的背景第11-21页
 第二节 教育和佛教对教育的定义第21-23页
 第三节 佛教教育的目的第23-36页
第二章 佛教中教师的内涵与责任第36-65页
 第一节 佛教中教师的几个概念第36-49页
  一、导师第36-38页
  二、如来第38-39页
  三、调御丈夫第39页
  四、古鲁第39-42页
  五、阿阁黎第42-46页
  六、戒师第46-49页
 第二节 导师的职责第49-62页
 第三节 师生关系和责任第62-65页
第三章 佛陀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第65-143页
 第一节 佛陀的教学追求与总原则第65-66页
 第二节 课程安排的基本原理第66-77页
 第三节 佛陀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第77-87页
  一、佛陀的教学内容第77-83页
  二、佛陀的教育对象第83-87页
 第四节 佛陀的教学方法第87-143页
  一、以学生为中心第87-91页
  二、演讲教学法第91-102页
  三、对话方式第102-108页
  四、喻问的方式第108-114页
  五、讨论教学法第114-118页
  六、次第教学法第118-127页
  七、实践教学法第127-132页
  八、训练转化法第132-135页
  九、解决问题教学法第135-140页
  十、治疗教学法第140-143页
第四章 佛陀是教师的楷模第143-165页
 第一节 道德的楷模第144-153页
  一、慈悲(同情与爱)第144-147页
  二、礼仪第147页
  三、谦逊的本性第147-148页
  四、毫不利己的本性第148-150页
  五、坚忍的品格第150-151页
  六、从不留一手的导师第151-153页
 第二节 真实而艺术的教学实践第153-158页
 第三节 出类拔萃的才能第158-165页
结论第165-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9页
致谢第179-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世俗到神圣--米拉日巴皈依历程研究
下一篇:萨迦班智达《三律仪差别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