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前言 | 第9-25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价值 | 第9-12页 |
一、为何选择在基础教育领域研究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政策 | 第10页 |
二、为何研究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政策 | 第10-11页 |
三、为何选取贵州省雷山县方祥民族小学作为个案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21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解释 | 第21-23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二、核心概念——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 | 第22-23页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第23-2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 | 第24-25页 |
第一章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实施总况及政策文本简析 | 第25-31页 |
第一节 政策实施过程简介 | 第25-28页 |
一、与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相关教育政策背景 | 第25-26页 |
二、贵州省全面实施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政策现状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政策文本初步解读 | 第28-31页 |
一、高度重视,积极指导,强化意识,具有可持续性 | 第28-29页 |
二、政策的问题认定、实施细则、相应事务有待更加具体化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方祥民族小学的个案解析 | 第31-42页 |
第一节 实施现状 | 第31-35页 |
一、学校实施进度 | 第31-32页 |
二、取得的成就、实施的效果及影响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2页 |
一、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 第35-37页 |
二、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2页 |
第三章 经验总结及思考 | 第42-54页 |
第一节 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现状与政策实施之间的矛盾分析 | 第42-48页 |
一、主导课程政策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存在冲突 | 第42-44页 |
二、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政策的评估与制定的初衷相悖 | 第44-46页 |
三、自发性质的文化保护与制度化的保护政策之间存在矛盾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改进政策,保障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及保护 | 第48-54页 |
一、寻求政策的制定机制与实施机制之间的平衡 | 第48-50页 |
二、文化敏感性:政策实施中的新关注点 | 第50-52页 |
三、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政策层面的文化保护 | 第52-54页 |
第四章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政策的意义及其他问题 | 第54-60页 |
第一节 自然的还是强制的——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最佳生境探讨 | 第54-56页 |
一、自然生境下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 | 第54-55页 |
二、文化保护与制度化实现有机结合----政策意义所在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与其他重要民族教育政策的关系探讨 | 第56-60页 |
一、其他各项重要民族教育政策实施简介 | 第56-58页 |
二、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与其关系的简单探讨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9页 |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实施效果评估问卷学生问卷(小学四、五级) | 第64-65页 |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实施效果评估问卷教师问卷 | 第65-67页 |
社区居民访谈提纲 | 第67页 |
学校领导访谈整理(部分) | 第67页 |
教师访谈整理(部分) | 第67-68页 |
学生访谈整理(部分)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