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醇(醇、羟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论文--脂肪族醇论文

温和碱法和离子液体耦合预处理甘蔗渣研究及乙醇发酵性能的评价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甘蔗渣的概述第12-14页
     ·甘蔗渣的主要成分及特点第12-13页
     ·甘蔗渣资源的综合利用状况第13-14页
   ·甘蔗渣预处理的策略与方法第14-16页
     ·物理法第14-15页
     ·化学法第15页
     ·综合处理法第15-16页
     ·生物法第16页
   ·燃料乙醇生产的现状及工艺第16-18页
     ·燃料乙醇生产的现状第16-17页
     ·燃料乙醇生产的工艺第17-18页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18-20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8-19页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甘蔗渣成分分析与酶活测定第20-34页
   ·实验材料第20-21页
     ·甘蔗渣第20页
     ·酶第20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20-21页
   ·实验方法第21-29页
     ·甘蔗渣成分的测定第21-26页
     ·纤维素酶酶活的测定第26-28页
     ·木聚糖酶酶活的测定第28-29页
   ·结果与讨论第29-33页
     ·甘蔗渣的化学组成第29-31页
     ·酶活力的测定第31-33页
   ·本章结论第33-34页
第三章 甘蔗渣的氨水-双氧水温和碱法预处理第34-51页
   ·引言第34-35页
     ·氨水-双氧水预处理原理第34-35页
     ·氨水-双氧水混合液的配制第35页
   ·实验材料第35-36页
     ·甘蔗渣第35页
     ·酶第35页
     ·菌种第35页
     ·培养基第35-36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6页
   ·实验方法第36-40页
     ·氨水-双氧水最佳配比实验第36-37页
     ·同步糖化共发酵实验(SSCF)第37-38页
     ·预处理单因素的研究第38-39页
     ·响应曲面实验第39-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50页
     ·氨水-双氧水的最佳配比第40页
     ·预处理单因素的影响第40-47页
     ·响应面实验结果第47-50页
   ·本章结论第50-51页
第四章 离子液体耦合氨水-双氧水预处理甘蔗渣第51-66页
   ·引言第51页
   ·实验材料第51-52页
     ·甘蔗渣第51页
     ·离子液体第51页
     ·酶、菌种与培养基第51-52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52页
   ·实验方法第52-54页
     ·离子液体耦合处理甘蔗渣第52页
     ·离子液体[AMIM]CL 耦合处理甘蔗渣的单因素研究第52-53页
     ·离子液体的回收方法第53页
     ·小体系酶解耦合处理的甘蔗渣第53页
     ·X-衍射的分析第53页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的分析第53-54页
     ·扫描电镜(SEM)的分析第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65页
     ·两种离子液体的比较与选择第54-56页
     ·温度对离子液体[AMIM]CL 预处理的影响第56-58页
     ·时间对离子液体[AMIM]CL 预处理的影响第58-60页
     ·耦合处理后甘蔗渣的 SSCF第60-61页
     ·耦合处理后甘蔗渣的表征分析第61-64页
     ·离子液体[AMIM]CL 的回收再利用第64-65页
   ·本章总结第65-66页
第五章 分步糖化发酵与同步糖化共发酵产乙醇研究第66-80页
   ·引言第66页
   ·实验材料第66页
     ·甘蔗渣第66页
     ·酶、菌种及培养基第66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66页
   ·实验方法第66-68页
     ·分步糖化发酵第66-67页
     ·同步糖化共发酵第67-68页
   ·结果与讨论第68-79页
     ·分步糖化发酵第68-75页
     ·同步糖化共发酵第75-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结论与展望第80-83页
参考文献第83-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1-93页
致谢第93-94页
附件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王老吉药业公司克感利咽产品2012年市场营销计划书
下一篇:高响应伺服驱动液压注塑机解耦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