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38块东二段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精细地质描述及开发调整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 前言 | 第9-12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 | 第9-11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基本概况 | 第12-20页 |
| ·油藏地质特征 | 第12-18页 |
| ·地层 | 第12-13页 |
| ·构造 | 第13-14页 |
| ·沉积 | 第14页 |
| ·储层 | 第14-16页 |
| ·油水分布与油藏类型 | 第16-17页 |
| ·流体性质 | 第17页 |
| ·压力与温度 | 第17页 |
| ·储量 | 第17-18页 |
| ·开发历程及现状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东二段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研究 | 第20-48页 |
|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概述 | 第20-24页 |
|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因 | 第21-22页 |
|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渗流特征研究 | 第22-24页 |
| ·东二段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特征及成因 | 第24-27页 |
| ·低含油饱和度特征 | 第24-25页 |
| ·低含油饱和度成藏机理研究 | 第25-27页 |
| ·东二段油藏生产特点 | 第27-30页 |
| ·周期生产时间变化 | 第27-28页 |
| ·产量变化规律 | 第28-29页 |
| ·周期油汽比、采注比和回采水率变化规律 | 第29-30页 |
| ·剩余油分布研究 | 第30-48页 |
| ·各小层采出情况 | 第30-43页 |
| ·剩余油分布研究 | 第43-48页 |
| 第三章 开发调整对策研究 | 第48-59页 |
| ·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 | 第48-53页 |
| ·油藏能量评价 | 第48-50页 |
| ·采油速度评价 | 第50-51页 |
| ·可采储量评价方法 | 第51-53页 |
| ·开发调整可行性分析 | 第53-54页 |
| ·开发调整主要做法 | 第54-59页 |
| ·精细构造与地层对比,明确油水分布特征 | 第54-55页 |
| ·深化油藏水淹特征研究,多角度落实剩余油分布 | 第55-56页 |
| ·优化水平井部署参数,强化水平井轨迹跟踪调整 | 第56-57页 |
| ·优化水平井注采参数,确保水平井生产效果 | 第57-58页 |
| ·充分挖潜停产井潜力,分小层直井单采挖潜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二次开发实施效果评价 | 第59-61页 |
| ·实施情况 | 第59页 |
| ·效果评价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详细摘要 | 第66-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