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理论与评价标准 | 第11-16页 |
·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特征 | 第11-12页 |
·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设想 | 第11-12页 |
·党的十六大对小康社会的规划 | 第12页 |
·党的十七大对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 | 第12页 |
·国外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 | 第12-13页 |
·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 第12-13页 |
·城乡社会二元结构理论 | 第13页 |
·库兹涅茨的倒U理论 | 第13页 |
·国内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 | 第13-14页 |
·城乡差距的研究 | 第14页 |
·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 第14页 |
·国内外有关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评价研究 | 第14-16页 |
·国外有关小康评价研究 | 第14-15页 |
·国内有关小康实现程度的衡量 | 第15-16页 |
第三章 西安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研究 | 第16-23页 |
·西安市小康社会建设定量分析 | 第16-20页 |
·指标体系监测方法说明 | 第16-17页 |
·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量化 | 第17-18页 |
·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综合分析 | 第18-20页 |
·小康社会建设统计监测的局限性 | 第20-23页 |
·指标设置的局限 | 第20-21页 |
·监测指标体系中实现程度较低的方面 | 第21-23页 |
第四章 西安市小康社会建设因素分析 | 第23-34页 |
·西安市小康社会建设的有利因素 | 第23-24页 |
·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 第23页 |
·城乡协调发展渐显成效 | 第23页 |
·城市规模逐步扩大 | 第23页 |
·开发区作用日益凸显 | 第23页 |
·积累了一定统筹城乡发展经验 | 第23-24页 |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 | 第24页 |
·西安市小康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4-34页 |
·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24-30页 |
·西安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差距 | 第30-32页 |
·高陵城乡统筹试点值得关注的问题 | 第32-34页 |
第五章 西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战略路径探讨 | 第34-38页 |
·经济发展路径:从追求速度向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转变 | 第34页 |
·产业发展路径:从被动承接向主动调整转变 | 第34-35页 |
·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强化优势特色产业体系 | 第34页 |
·优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更好地发挥其载体功能 | 第34-35页 |
·城乡发展路径:从二元分化管理向一体协调管理转变 | 第35页 |
·统筹安排城乡规划 | 第35页 |
·构建新型城乡空间格局 | 第35页 |
·城市形象路径:从古老文明向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城市转变 | 第35页 |
·区域发展模式路径:从盲目照搬向因地制宜转变 | 第35-38页 |
·主城区强化核心城区功能 | 第35-36页 |
·郊三区推动城乡互动 | 第36页 |
·远三区突出特色发展 | 第36页 |
·四县借外力优势互补 | 第36-38页 |
第六章 促进西安市小康社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38-41页 |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 第38页 |
·推进园区转型,使其成为推进城市化和提升工业化的有效载体 | 第38页 |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 第38-39页 |
·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 | 第39页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建设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