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下岗技术工人再就业管理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 ·文献研究分析 | 第14-15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 第18-34页 |
| ·凯恩斯就业理论 | 第18-23页 |
|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内容 | 第18-20页 |
|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应用 | 第20-23页 |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28页 |
| ·一般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25页 |
| ·当代人力资本理论 | 第25页 |
| ·人力资本理论的应用 | 第25-28页 |
| ·贝弗里奇曲线 | 第28-33页 |
| ·贝弗里奇曲线的内容 | 第28-31页 |
| ·贝弗里奇曲线的应用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国内外促进技术工人就业的机制研究 | 第34-47页 |
| ·我国促进技术工人就业的机制沿革 | 第34-36页 |
| ·技术工人就业的相关法律机制 | 第34-35页 |
| ·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机制 | 第35-36页 |
| ·我国技术工人再就业的机制障碍 | 第36-39页 |
| ·吉林省再就业管理机制实例分析 | 第39-40页 |
| ·国外技术工人就业培训机制研究 | 第40-44页 |
| ·瑞士的学徒制 | 第40-42页 |
| ·英国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 第42-44页 |
| ·国内外再就业机制比较分析 | 第44-46页 |
| ·国内外促进技术工人就业机制的共同点 | 第44-45页 |
| ·国内外促进技术工人就业机制的不同点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黑龙江省技术工人再就业现状分析 | 第47-62页 |
| ·黑龙江省下岗技术工人现状 | 第47-50页 |
| ·黑龙江省技术工人再就业供求形势分析 | 第50-54页 |
| ·在职技术工人现状 | 第50-52页 |
| ·技术工人需求现状 | 第52-54页 |
| ·黑龙江省促进再就业的法律和政策机制分析 | 第54-56页 |
| ·下岗技术工人再就业机制现存问题 | 第56-58页 |
| ·再就业瓶颈问题根源分析 | 第58-61页 |
| ·技术工人短缺原因分析 | 第58-60页 |
| ·下岗技术工人上岗难原因分析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5章 黑龙江省技术工人再就业管理机制的构建 | 第62-78页 |
| ·再就业管理体系的设计目标 | 第62-63页 |
| ·再就业管理体系的设计 | 第63-67页 |
| ·再就业的管理机制的构成 | 第67-77页 |
| ·再就业的法律机制 | 第68-71页 |
| ·再就业的政策机制 | 第71-73页 |
| ·再就业的培训机制 | 第73-75页 |
| ·再就业的监督机制 | 第75-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