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吨汽车起重机底架优化设计与分析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现代计算方法简介 | 第12-14页 |
·极限状态计算法 | 第13页 |
·许用应力计算法 | 第13-14页 |
·现代设计方法简介 | 第14-18页 |
·准则法 | 第14-15页 |
·数学法 | 第15页 |
·有限元法简介 | 第15-18页 |
2 汽车起重机底架设计计算 | 第18-29页 |
·计算载荷的分类 | 第18-21页 |
·基本载荷 | 第18-20页 |
·附加载荷 | 第20页 |
·特殊载荷 | 第20-21页 |
·计算载荷的组合 | 第21-22页 |
·汽车起重机底架计算 | 第22-29页 |
·汽车起重机底架作用载荷 | 第22-25页 |
·底架优化的目标函数和设计变量 | 第25-26页 |
·建立约束条件 | 第26-29页 |
3 QY32W汽车起重机底架结构开发 | 第29-56页 |
·QY32W汽车起重机产品简介 | 第29-32页 |
·产品概述 | 第29-30页 |
·产品主要技术参数 | 第30-31页 |
·产品主要设计条件 | 第31-32页 |
·QY32W汽车起重机底架结构优化设计 | 第32-36页 |
·底架结构设计方案优化 | 第32-36页 |
·QY32W汽车起重机底架结构计算 | 第36-49页 |
·计算模型和结构要素 | 第37-40页 |
·底架结构应力计算 | 第40-47页 |
·固定支腿强度计算 | 第47-49页 |
·底架结构材料简介 | 第49-50页 |
·计算结论 | 第50页 |
·底架结构截面要素的确定 | 第50-51页 |
·QY32W底架结构改进设计 | 第51-56页 |
·底架结构前、后段的结构形式和连接改进 | 第51-52页 |
·前固定腿斜撑结构改进 | 第52页 |
·下槽板和隔板结构改进 | 第52-54页 |
·后封板结构形式改进 | 第54-56页 |
4 QY32W汽车起重机底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56-63页 |
·有限元分析平台 | 第56页 |
·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计算工况 | 第57页 |
·实体建模 | 第57-58页 |
·三维实体模型 | 第57页 |
·边界条件 | 第57-58页 |
·网格划分 | 第58页 |
·求解 | 第58页 |
·计算结果及结论 | 第58-63页 |
·工况Ⅱ、θ=40°的应力分布图 | 第58-59页 |
·工况Ⅱ、θ=50°的应力分布图 | 第59-60页 |
·工况Ⅱ、θ=60°的应力分布图 | 第60页 |
·工况Ⅲ、θ=40°的应力分布图 | 第60-61页 |
·工况Ⅲ、θ=50°的应力分布图 | 第61页 |
·工况Ⅲ、θ=60°的应力分布图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5 QY32W汽车起重机底架结构可靠性试验 | 第63-69页 |
·结构应力测试 | 第63-66页 |
·QY32W汽车起重机结构应力测试工况 | 第63-64页 |
·QY32W结构应力测试方位示意图 | 第64页 |
·QY32W结构应力测试布点图 | 第64-65页 |
·QY32W结构应力测试结果 | 第65-66页 |
·QY32W结构应力测试结论 | 第66页 |
·作业可靠性试验和稳定性试验 | 第66-69页 |
·QY32W作业可靠性试验 | 第66-67页 |
·QY32W静稳定性试验 | 第67-68页 |
·试验结论 | 第68-69页 |
6 总结 | 第69-73页 |
·计算、有限元和应力测试结果比较 | 第69页 |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9-70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70-73页 |
·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 | 第70-71页 |
·主要问题和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