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事故论文--交通事故处理、分析与统计论文

基于轮胎信息的车辆溯源技术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车辆溯源技术的定义第11-12页
   ·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作用第12-14页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中痕迹物证的类型第12-13页
     ·车辆轮胎痕迹物证的作用第13-14页
   ·轮胎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技术现状第14-16页
     ·车辆轮胎痕迹物证检验的基础理论第14-15页
     ·交通事故现场车辆轮胎痕迹物证的特定性第15-16页
     ·现场车辆轮胎胎面印痕的比较检验方法第16页
   ·痕迹自动识别技术现状分析第16-22页
     ·痕迹图像增强技术发展第16-18页
     ·痕迹图像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发展第18-21页
     ·轮胎胎面花纹自动识别技术发展第21-22页
   ·本文主要内容第22-24页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第2章 车辆轮胎胎面花纹量化特征溯源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第24-52页
   ·车辆轮胎胎面花纹种类量化特征研究第24-44页
     ·轮胎痕迹的概念第24页
     ·轮胎痕迹的形成机理第24-25页
     ·轮胎痕迹的类型第25-26页
     ·车辆轮胎胎面印痕特征的影响因素第26-37页
     ·车辆轮胎胎面花纹类型第37-39页
     ·车辆轮胎胎面花纹种属特征组成第39页
     ·部分车辆轮胎胎面花纹量化种属特征第39-44页
   ·车辆车型参数分析第44-51页
     ·车辆车型分类第44-46页
     ·乘用车车辆参数分析第46-49页
     ·车辆配用轮胎参数确定方法第49-50页
     ·乘用车选配轮胎参数分析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3章 轮胎胎面胶遗留物溯源技术的基本方法第52-58页
   ·实验内容及过程第52-53页
     ·实验样本第52页
     ·实验仪器第52-53页
     ·实验步骤第53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3-56页
     ·胎面胶胶种鉴别第53-55页
     ·胎面胶的胶种含量第55-56页
     ·胎面胶的含胶率第56页
     ·炭黑含量分析第56页
     ·胎面胶中无机化合物含量第56页
     ·不同品牌轮胎胎面胶遗留物的热失重行为比较第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基于 C-V 模型的车辆轮胎胎面花纹图像分割技术第58-74页
   ·基于 C-V 模型的轮胎胎面花纹图像分割算法第59-65页
     ·变分水平集方法基本原理第59-62页
     ·C-V 模型第62-64页
     ·C-V 模型的改进第64-65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5-72页
     ·轮胎胎面花纹图像预处理第65-67页
     ·轮胎胎面花纹图像分割算法设计第67-71页
     ·不同 C-V 模型分割效果比较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5章 轮胎胎面花纹图像溯源分析判别技术第74-87页
   ·轮胎胎面花纹模式识别的流程设计第74-75页
   ·SIFT 算法第75-79页
     ·尺度空间第75-77页
     ·SIFT 特征矢量的生成第77-79页
   ·SIFT 算法的改进第79-81页
     ·二维 Gabor 小波变换第79-80页
     ·改进的 SIFT 特征向量第80-81页
   ·轮胎胎面花纹图像特征匹配算法设计第81-82页
   ·轮胎胎面花纹模式识别算法设计第82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82-86页
     ·算法参数设置第83-84页
     ·实验结果第84-85页
     ·轮胎胎面花纹图像模式识别的实现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6章 基于轮胎信息的车辆溯源技术实现第87-97页
   ·基于轮胎信息的车辆溯源查询系统功能第87-89页
     ·功能概述第87-88页
     ·轮胎特征信息提取入库管理功能第88-89页
     ·轮胎胎面花纹特征信息提取比对搜索功能第89页
   ·基于轮胎信息的车辆溯源查询系统设计第89-96页
     ·轮胎胎面花纹综合数据库设计第89-91页
     ·基于轮胎信息的车辆溯源查询系统功能设计第91-93页
     ·界面设计第93-96页
   ·开发环境第96页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97-99页
   ·全文总结第97-98页
   ·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心理场理论的驾驶行为建模
下一篇:季冻区路基土冻融循环后力学特性研究及微观机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