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中涉及的概念 | 第13-15页 |
| ·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概念 | 第13页 |
| ·农业信息的产品 | 第13-15页 |
| ·农业信息产品具有公共性特征 | 第13-14页 |
| ·农业信息产品的外部性特征 | 第14页 |
| ·农业信息产品的非排他性特征 | 第14-15页 |
| ·农业信息产品的非竞争性特征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国外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研究 | 第17-23页 |
| ·国外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发展状况及农产品电子商务形成 | 第17-18页 |
| ·美国 | 第17页 |
| ·日本 | 第17-18页 |
| ·韩国 | 第18页 |
| ·国外农业信息商务服务的特点 | 第18-21页 |
| ·政府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强化组织管理 | 第18-19页 |
| ·普遍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 第19页 |
| ·建立国家统一的农业信息系统 | 第19页 |
| ·网络应用及信息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 第19-20页 |
| ·信息网络技术的农业应用 | 第20-21页 |
| ·国外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的启示 | 第21-23页 |
| ·重视和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主导作用 | 第21页 |
| ·规范信息市场,整合信息资源 | 第21-22页 |
| ·注重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22页 |
| ·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的政策法规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我国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的现状 | 第23-30页 |
| ·我国发展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 ·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23页 |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 第23-24页 |
| ·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 | 第24页 |
| ·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 第24页 |
| ·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需要 | 第24-25页 |
| ·我国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的现状分析 | 第25-30页 |
| ·发展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的有利因素 | 第27-28页 |
| ·宏观政策因素 | 第27页 |
| ·市场环境因素 | 第27-28页 |
| ·农村信息化基础环境 | 第28页 |
| ·信息资源和体系资源建设 | 第28页 |
| ·我国发展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的制约因素 | 第28-30页 |
| ·有关标准和制度尚不健全 | 第28-29页 |
| ·网络信用体系尚未建立 | 第29页 |
| ·现代物流体系尚未形成 | 第29页 |
| ·安全防护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29页 |
| ·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一站通”与农业信息网络服务 | 第30-41页 |
| ·“一站通”系统建立背景 | 第30-33页 |
| ·我国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供需现状 | 第30页 |
| ·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发展需要政府发挥的作用 | 第30-32页 |
|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第31页 |
| ·发挥政府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 第31-32页 |
| ·“一站通”的概念 | 第32页 |
| ·“一站通”建立的意义及目标 | 第32-33页 |
| ·“一站通”系统与模式的特点 | 第33-41页 |
| ·系统特点 | 第33-34页 |
| ·一站上载,多站发布 | 第33页 |
| ·桥梁纽带 | 第33页 |
| ·内容严格把关 | 第33页 |
| ·信息丰富 | 第33页 |
| ·使用方便 | 第33-34页 |
| ·“一站通”设计模式特点 | 第34-35页 |
| ·“一站通”设计模式具有的优势 | 第34页 |
| ·设定模式的基本架构 | 第34-35页 |
| ·设定模式的特点和可行性 | 第35页 |
| ·“一站通”服务的特点 | 第35-41页 |
| ·多项服务的特点 | 第35-39页 |
| ·服务对象特点 | 第39-40页 |
| ·信息来源的特点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一站通”应用评价与分析 | 第41-50页 |
| ·“一站通”应用分析 | 第41-46页 |
| ·一站通深度与广度的分析 | 第41-42页 |
| ·信息发布分析 | 第42-44页 |
| ·用户分析 | 第44-46页 |
| ·“一站通”应用效益分析 | 第46-48页 |
| ·社会效益 | 第46-47页 |
|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改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农业公共信息网络 | 第46页 |
| ·规范农业信息服务,保护农民利益 | 第46页 |
| ·整合各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切实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 第46-47页 |
| ·经济效益 | 第47-48页 |
| ·“一站通”存在问题 | 第48-50页 |
| ·“一站通”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8-50页 |
| ·网站维护资金不足 | 第48-49页 |
| ·人力资源紧缺 | 第49页 |
| ·网站缺乏核心源数据 | 第49页 |
| ·网站运营机制有待改善 | 第49页 |
| ·网站应用功能有待完善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建议 | 第50-54页 |
| ·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加速相关技术研发 | 第50页 |
|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改善网上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发展的软环境 | 第50-51页 |
| ·促进农业网络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 | 第51-52页 |
| ·政府公益性信息服务为主导,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农业网络信息服务 | 第51-52页 |
| ·处理好政府的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 第52页 |
| ·整合各涉农部门信息资源,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 第52页 |
| ·政府加强建立集合性农业网络信息建设 | 第52-53页 |
| ·完善农产品信息标准化建设 | 第53页 |
| ·加强信息化人才教育培训,鼓励农民上网 | 第53-54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作者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