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二、理论的来源及应用的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三、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 | 第12页 |
四、实地考察线索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史话长白朝鲜族及其音乐资源 | 第13-24页 |
第一节 古今长白 | 第13-18页 |
一、古代长白 | 第13-14页 |
二、长白朝鲜族迁入史 | 第14-15页 |
三、今日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 第15-18页 |
第二节 长白朝鲜族音乐资源概况 | 第18-24页 |
一、简述中国朝鲜族音乐 | 第18-20页 |
二、20世纪长白朝鲜族音乐资源概述 | 第20-24页 |
第二章 长白朝鲜族音乐形态构成 | 第24-48页 |
第一节 长白朝鲜族音乐资源的基本形态 | 第24-36页 |
一、长短 | 第24-28页 |
二、调式 | 第28-34页 |
三、旋律线 | 第34-36页 |
第二节 长白朝鲜族音乐的多种衍生形态 | 第36-43页 |
一、典型的汉朝民歌融合 | 第36-40页 |
二、歌谣的功能变迁 | 第40-43页 |
三、器乐的哀与兴 | 第43页 |
第三节 长白朝鲜族音乐资源的主要承继体 | 第43-48页 |
一、白山市民族歌舞团 | 第44页 |
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老年协会 | 第44-45页 |
三、长白朝鲜族民间音乐家协会 | 第45-46页 |
四、21世纪初长白朝鲜族音乐骨干 | 第46-48页 |
第三章 长白朝鲜族音乐生态特征 | 第48-57页 |
第一节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音乐资源的可更新性 | 第48-51页 |
一、迁入初期的长白朝鲜族音乐资源 | 第48-49页 |
二、伪满及日占时期的长白朝鲜族音乐资源 | 第49-50页 |
三、新中国成立后以及文革后的长白朝鲜族音乐的创编盛况 | 第50-51页 |
第二节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音乐资源的耗竭性 | 第51-52页 |
第三节 长白朝鲜族音乐资源的舒适性特征与永续性发展的寻求 | 第52-57页 |
第四章 管窥少数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 第57-62页 |
第一节 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复合化特色 | 第57-58页 |
一、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复合化 | 第57页 |
二、部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失传或文献化 | 第57-58页 |
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现实”化 | 第58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 第58-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1 | 第66-84页 |
附录2 | 第84-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 第97-98页 |
后记 | 第98-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