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22页 |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 | 第9页 |
·抗小麦白粉病基因的来源及利用 | 第9-16页 |
·抗小麦白粉病质量性状基因的来源 | 第10-14页 |
·抗小麦白粉病数量性状基因的来源 | 第14-15页 |
·小麦白粉病基因的利用评价 | 第15-16页 |
·小麦外源抗病基因转移 | 第16-17页 |
·小麦外源抗病基因其利用 | 第17页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 第17-21页 |
·RFLP标记 | 第18页 |
·RAPD标记 | 第18-19页 |
·SSR标记 | 第19页 |
·AFLP标记 | 第19-21页 |
·本工作的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供试材料 | 第22页 |
·小麦抗、感白粉病品种及其组合的F_1、F_2 | 第22页 |
·接种菌系 | 第22页 |
·SSR、RAPD引物及试剂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8页 |
·白粉病抗病性鉴定 | 第22-23页 |
·小麦基因组总D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23-25页 |
·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分池 | 第25页 |
·PCR反应 | 第25-26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及电泳 | 第26-27页 |
·F_2代群体多态性引物扩增、谱带纪录及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F_2群体抗性鉴定结果 | 第28-29页 |
·活体培养接种 | 第28页 |
·离体叶段接种 | 第28-29页 |
·SSR分析 | 第29-32页 |
·SSR引物筛选 | 第29页 |
·F_2群体特异性SSR引物扩增结果 | 第29-32页 |
·RAPD分析 | 第32-33页 |
·RAPD引物筛选 | 第32页 |
·遗传分析 | 第32-33页 |
·3749-10抗白粉病基因定位 | 第33-34页 |
4 讨论 | 第34-37页 |
·易位系的抗病性 | 第34页 |
·小麦抗白粉病抗性鉴定 | 第34页 |
·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AS)的应用 | 第34-35页 |
·群体大小的确定 | 第35-36页 |
·3749-10中抗白粉病基因的抗性遗传 | 第36-37页 |
5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7页 |
附录:试验中所用引物 | 第47-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作者简历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