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河北太行山区土地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引言第10-15页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研究第11页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第11-13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3-15页
     ·研究内容第13页
     ·有益探索与不足第13-14页
     ·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理论基础第15-17页
   ·系统论第15页
   ·土地价值理论第15-16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第16-17页
3 研究区概况第17-20页
   ·区域位置与行政区划第17页
   ·自然条件特征第17-19页
     ·地质地貌第17-18页
     ·气候第18页
     ·土壤第18页
     ·植被第18页
     ·矿产资源第18-19页
   ·社会经济特征第19-20页
4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第20-31页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第20-22页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方法选择第20-22页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指标建立第22页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第22-29页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过程第22-23页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结果第23-29页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结果的时空特征分析第29-31页
     ·时间特征分析第29-30页
     ·空间特征分析第30-31页
5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第31-49页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方法选择第31-32页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32-37页
     ·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第32-33页
     ·指标体系内容第33-37页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第37-47页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过程第37页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第37-47页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的时空特征分析第47-49页
     ·时间特征分析第47-48页
     ·空间特征分析第48-49页
6 土地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的比较分析第49-58页
   ·横向比较分析第49-52页
     ·1995 年土地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比较第49页
     ·1999 年土地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比较第49-50页
     ·2004 年土地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比较第50-52页
   ·纵向比较分析第52-54页
     ·整个研究时段期间土地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比较第52-53页
     ·研究时段前期和后期土地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比较第53-54页
   ·结论与讨论第54-58页
7 对策建议第58-64页
   ·土地综合效益提高的制约因素第58-59页
     ·人口增长,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城镇化速度加快第58页
     ·区位及资源状况是土地资源综合效益不可回避的先天因素第58页
     ·区域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第58-59页
     ·劳动者科技素质与科技推广应用程度是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高的关键第59页
     ·土地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政策法规的实施是保障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政策因素第59页
   ·促进土地资源综合效益提高的对策建议第59-64页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60页
     ·工业发展和城镇扩展合理布局第60页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用地结构,促进农业综合开发第60-61页
     ·因地而异退耕还林还草,科学防治水土流失第61页
     ·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旱作农业蓄水节水第61-62页
     ·综合配套技术与服务体系,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62页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完善土地管理机制,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第62页
     ·综合整治环境,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线性抛物—椭圆系统解的全局存在性和爆破性
下一篇:双歧杆菌微胶囊制备工艺及功能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