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所见秦汉诉讼制度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4页 |
一、研究对象、意义 | 第7-8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8-12页 |
三、文章结构与重点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简牍所见秦汉司法机构的设置—以乡里为中心 | 第14-27页 |
第一节 秦汉时期司法机构概述 | 第14-18页 |
一 中央的司法机构 | 第14-16页 |
二 地方的司法机构 | 第16-18页 |
第二节 乡的司法权限及里的司法辅助职能 | 第18-27页 |
一 乡里溯源及变化 | 第18-20页 |
二 乡的司法权限 | 第20-24页 |
三 里的司法辅助功能 | 第24-27页 |
第二章 简牍所见秦汉的诉讼主体限制 | 第27-37页 |
第一节 诉讼主体限制的内容 | 第27-33页 |
一 秦律规定的身份限制 | 第27-29页 |
二 汉代的身份限制 | 第29-33页 |
第二节 诉讼主体的风险限制 | 第33-37页 |
一 举证风险 | 第33-35页 |
二 责任风险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简牍所见秦汉时期的诉讼程序 | 第37-61页 |
第一节 秦汉的审讯程序 | 第37-55页 |
一 案例列举 | 第37-41页 |
二 两造到庭 | 第41页 |
三 审讯 | 第41-44页 |
四 勘验证据 | 第44-48页 |
(一) 物证 | 第44-45页 |
(二) 证人证言 | 第45页 |
(三) 现场勘验报告 | 第45-47页 |
(四) 鉴定结论 | 第47-48页 |
五 读鞫 | 第48-49页 |
六 判决原则的变迁:从轻罪重判到春秋决狱 | 第49-55页 |
(一) 轻罪重判 | 第49-51页 |
(二) 赎刑的普遍化 | 第51-54页 |
(三) 春秋决狱 | 第54-55页 |
第二节 上诉复审 | 第55-61页 |
一 案件的上报 | 第56-57页 |
二 乞鞫复审 | 第57-61页 |
第四章 司法官吏的责任 | 第61-70页 |
第一节 司法官吏的素质要求 | 第61-65页 |
一 秦朝的“以吏为师” | 第61-63页 |
二 汉代的循吏、酷吏和引经注律 | 第63-65页 |
第二节 司法官吏的法律责任 | 第65-70页 |
一 官吏必须依循法律从事 | 第65-67页 |
二 鞫狱不得故纵不直 | 第67-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后记 | 第75-76页 |
详细摘要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