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部分 政府预算管理的一般分析 | 第8-19页 |
一、政府预算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8-12页 |
(一) 渐进预算理论 | 第8-9页 |
(二) 尼斯坎南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 | 第9-10页 |
(三) “软预算约束”理论 | 第10-11页 |
(四) 公共管理理论 | 第11-12页 |
二、政府预算管理的要素分析 | 第12-19页 |
(一) 政府预算管理的主体 | 第13页 |
(二) 政府预算管理的对象 | 第13-14页 |
(三) 政府预算管理的职能 | 第14-15页 |
(四) 政府预算管理的目标 | 第15-16页 |
(五) 政府预算管理的手段 | 第16-19页 |
第二部分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探索 | 第19-32页 |
一、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 第19-20页 |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 第19页 |
(二) 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 第19-20页 |
(三) 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 | 第20页 |
二、近年来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 | 第20-27页 |
(一)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 第21-22页 |
(二) 部门预算改革 | 第22-23页 |
(三) “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 第23-24页 |
(四)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 第24-25页 |
(五) 政府采购 | 第25-26页 |
(六) “金财工程” | 第26-27页 |
三、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一)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成效 | 第27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第三部分 政府预算管理的国际借鉴 | 第32-41页 |
一、西方国家政府预算管理的基本理念 | 第32-34页 |
(一) 公共财政受托责任 | 第32-33页 |
(二) 财政透明度 | 第33页 |
(三) 结果导向 | 第33-34页 |
二、西方国家政府预算管理的实施机制 | 第34-39页 |
(一) 独立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机构 | 第34-35页 |
(二) 预算执行中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 第35-36页 |
(三) 严密的支出控制系统 | 第36-37页 |
(四) 严格的预算监督机制 | 第37-39页 |
(五) 先进的管理流程和技术支持 | 第39页 |
三、西方国家政府预算管理经验借鉴 | 第39-41页 |
(一) 以公共治理的理念指导政府预算管理改革 | 第39-40页 |
(二) 完善预算管理中的控制模式 | 第40页 |
(三) 建立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 第40-41页 |
第四部分 深化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政策建议 | 第41-61页 |
一、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目标选择 | 第41-43页 |
(一) 近期目标:建立控制取向的预算管理模式 | 第41-42页 |
(二) 远期目标:建立绩效预算 | 第42-43页 |
二、深化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 | 第43-61页 |
(一)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 第43-46页 |
(二) 建立高效有序的预算执行制度 | 第46-51页 |
(三) 强化预算监督,突出立法机构的作用 | 第51-56页 |
(四) 构建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技术支撑体系 | 第56-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