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一部分 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概述 | 第9-16页 |
一、因果关系的概述和定义 | 第9-12页 |
(一) 因果关系之表现形式 | 第9-11页 |
(二) 因果关系之必然偶然、内因外因 | 第11-12页 |
二、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与其它法律上因果关系之异同 | 第12-13页 |
(一) 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与刑法上因果关系之异同 | 第12-13页 |
(二) 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与合同法上因果关系之异同 | 第13页 |
三、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 | 第13-16页 |
(一) 侵权法因果关系之概述 | 第14页 |
(二) 因果关系与侵权责任的其它构成要件—过错的联系 | 第14-16页 |
第二部分 因果关系的结构分析 | 第16-21页 |
一、因果关系的两层结构 | 第16-18页 |
二、责任成立因果关系与责任范围因果关系之分界点 | 第18-21页 |
第三部分 因果关系的认定(1)-事实上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21-24页 |
一、必要条件理论 | 第21-22页 |
(一) 必要条件理论之具体操作 | 第21-22页 |
(二) 必要条件理论之例外-共同危险行为 | 第22页 |
二、实质要素理论 | 第22-23页 |
三、条件说 | 第23-24页 |
第四部分 因果关系的认定(2)-法律上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24-34页 |
一、直接结果理论 | 第24页 |
二、相当因果关系理论 | 第24-25页 |
三、法规目的理论 | 第25-26页 |
四、可预见性理论 | 第26-28页 |
(一) 可预见损害之界定 | 第26-27页 |
(二) 可预见之介入原因 | 第27-28页 |
五、义务射程理论 | 第28页 |
六、危险性关联理论 | 第28-29页 |
七、充分原因说 | 第29-31页 |
八、风险理论 | 第31-34页 |
第五部分 我国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 | 第34-39页 |
一、传统理论 | 第34-35页 |
二、对传统理论的质疑 | 第35-36页 |
三、国外学说的引入和发展 | 第36-39页 |
(一) 因果关系认定上的“两分”说 | 第36-37页 |
(二) 对普通法上事实因果关系认定理论的借鉴 | 第37页 |
(三) 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引入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