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公共管理公共性缺失及其救治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第2章 公共性的由来及应然状态分析 | 第13-22页 |
·“公共性”的由来及演变过程 | 第13-15页 |
·“公共性”的由来 | 第13-14页 |
·“公共性”的近现代境遇 | 第14-15页 |
·公共管理公共性的应然状态分析 | 第15-22页 |
·公共管理公共性的内涵 | 第15-17页 |
·公共管理公共性的外延 | 第17-22页 |
第3章 我国公共管理公共性的现状分析 | 第22-31页 |
·我国公共管理公共性的特殊释义 | 第22-23页 |
·我国公共管理公共性进展的现实状况 | 第23-26页 |
·在民主制度方面 | 第23-24页 |
·在政府责任制度方面 | 第24页 |
·在政务公开方面 | 第24-25页 |
·在法治方面 | 第25页 |
·政府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回应 | 第25-26页 |
·我国公共管理公共性的缺失 | 第26-31页 |
·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偏差 | 第26页 |
·政府失灵 | 第26-27页 |
·权力寻租 | 第27-28页 |
·民主制度的不完善 | 第28-29页 |
·公共行政道德缺失 | 第29-30页 |
·公共行政监督缺位 | 第30-31页 |
第4章 我国公共管理公共性的价值救治 | 第31-42页 |
·政府应树立公众至上的理念 | 第31-32页 |
·政府是服务而非掌舵 | 第31-32页 |
·让公众满意的理念 | 第32页 |
·提倡伦理性的公共行政文化 | 第32页 |
·逐步建立参与式国家 | 第32-35页 |
·参与式国家的参与机制 | 第33页 |
·完善公民参与制度 | 第33-35页 |
·健全公民对政府的民主监督机制 | 第35页 |
·构建公民社会法治理念与制度 | 第35-38页 |
·行政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 第38-40页 |
·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 | 第38-39页 |
·强化道德约束,加强行政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 第39-40页 |
·强化公民公共意识教育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 | 第46-47页 |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授权声明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