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甲壳类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罗氏沼虾Nodavirus的分离、致病性与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4-56页
 第一章:罗氏沼虾产业发展及生物学、病害情况第15-29页
  一 罗氏沼虾养殖与产业概况第15-16页
  二 罗氏沼虾的主要疾病第16-25页
   1 罗氏沼虾寄生虫疾病第17-18页
   ·虾苗原虫病第17页
   ·成虾原虫病第17-18页
   ·成虾的寄生虫感染第18页
   2 真菌性疾病第18-19页
   ·酵母菌感染第18页
   ·镰刀菌感染第18-19页
   ·其他真菌病第19页
   3 细菌性疾病第19-22页
   ·丝状细菌病第19页
   ·弧菌病第19-20页
   ·虾肠球菌感染第20页
   ·葡萄球菌病第20-21页
   ·气单胞菌病第21页
   ·混合感染或病因不明的细菌病第21-22页
   4 罗氏沼虾病毒病第22-23页
   ·细小病毒样病毒第22页
   ·肌肉坏死病毒第22页
   ·白斑综合症病毒对罗氏沼虾的致病性关系第22-23页
   5 其他病因不明的罗氏沼虾疾病第23-25页
   ·亲虾蜕壳僵死症第23-24页
   ·褐壳病第24页
   ·黑鳃病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29页
 第二章 罗氏沼虾苗种肌肉病的发生和病原研究第29-44页
  一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发生及流行情况第29-35页
   1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在我国的发生和流行过程第29-30页
   2 罗氏沼虾类似疾病的早期记载第30-32页
   3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流行和危害情况第32-35页
  二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病原和病理学研究第35-40页
   1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症状第35-36页
   2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病原研究第36-39页
   ·细菌性病原第36-37页
   ·病毒病原第37-39页
   3 肌肉白浊病的病理学研究第39-40页
  三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控制技术第40-42页
   1 药物控制第40-41页
   2 环境生态与综合控制第41页
   3 健康种虾选育和苗种培育技术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第三章 诺达病毒科概况第44-53页
  一 A诺达病毒属第44-46页
   1 主要病毒成员简介第44页
   2 病毒粒子的性状第44-45页
   ·病毒的形态和理化特性第44-45页
   ·复制机制第45页
   3 病毒宿主范围和致病机理第45-46页
   ·宿主范围第45-46页
   ·病理变化第46页
  二 B诺达病毒属第46-51页
   1 属内主要病毒成员简介第47-48页
   2 鱼类诺达病毒病的主要症状及病理第48-50页
   ·鱼类诺达病毒病的症状第48-49页
   ·鱼类诺达病毒病的主要病理变化第49-50页
   ·常用消毒剂对鱼类诺达病毒病的杀灭作用第50页
   3 鱼类诺达病毒病的诊断和控制第50-51页
   ·鱼类诺达病毒的诊断方法第50-51页
   ·鱼类诺达病毒的控制技术第51页
   4 我国对于鱼类诺达病毒的研究第51页
  三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第51-53页
   1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的性状第51-52页
   2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的核酸序列第52页
   3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的致病性和宿主第52页
   4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的诊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56-94页
 第一章 罗氏沼虾苗种肌肉白浊病的病毒分离与诺达病毒鉴定第57-6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8-60页
   ·材料来源第58-59页
   ·细菌的分离第59页
   ·病毒悬液的制备第59页
   ·感染试验第59页
   ·病虾的超薄切片与观察第59页
   ·病毒的分离纯化和电镜观察第59页
   ·病毒的核酸提取和电泳第59-60页
   ·病毒的核酸特性鉴定第60页
   ·病毒探针的分子杂交第60页
   ·不同样品的病毒核酸电泳第60页
  2 实验结果第60-64页
   ·细菌的分离及人工感染试验第60页
   ·病毒悬液的人工感染试验第60-61页
   ·病毒的超薄切片观察第61页
   ·病毒的分离和电镜观察第61-63页
   ·病毒的核酸特性鉴定第63页
   ·病毒核酸的Southern blot第63-64页
   ·不同样品的病毒核酸电泳第64页
  3 讨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第二章:罗氏沼虾诺达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第68-76页
  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69-71页
   ·病毒来源第69页
   ·实验动物第69页
   ·主要试剂第69页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的提纯第69-70页
   ·小鼠免疫第70页
   ·间接ELISA法测定第70页
   ·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筛选第70-71页
   ·小鼠腹水抗体制备及效价测定第71页
   ·单克隆抗体的亚类鉴定第71页
   ·单克隆抗体与WSSV和TSV的交叉反应测定第71页
   ·单抗的Western blot鉴定第71页
  2 实验结果第71-73页
   ·杂交瘤细胞的融合、筛选和克隆化第72页
   ·腹水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效价测定第72-73页
   ·特异性试验第73页
   ·单克隆抗体的Western blot鉴定第73页
  3 讨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第三章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TAS-ELISA检测技术的建立和应用第76-8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7-79页
   ·实验材料第77页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的提取第77页
   ·兔抗病毒血清的制备第77-78页
   ·鼠抗诺达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第78页
   ·TAS—ELISA操作步骤第78页
   ·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第78页
   ·TAS—ELISA的特异性测定第78页
   ·TAS—ELISA灵敏度的测定第78页
   ·TAS—ELISA对生产性样品的测定第78-79页
   ·TAS—ELISA快速测定第7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9-82页
   ·兔抗MrNV血清ELISA滴度的测定第79页
   ·兔抗血清包板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第79页
   ·小鼠单克隆抗体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第79页
   ·TAS-ELISA法的特异性第79-80页
   ·TAS-ELISA的灵敏度第80-81页
   ·TAS-ELISA法对生产性样品的测定第81页
   ·TAS-ELISA快速测定第81-82页
  3 讨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第四章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对罗氏沼虾苗种的致病性和免疫组化研究第85-9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86-87页
   ·材料来源第86页
   ·主要试剂第86页
   ·病毒悬液的制备第86页
   ·感染试验第86-87页
   ·发病虾苗的TAS—ELISA测定第87页
   ·发病虾苗的免疫组化观察第87页
  2 实验结果第87-91页
   ·MrNV对健康罗氏沼虾苗种的感染过程第87-88页
   ·感染期间MrNV的TAS-ELISA检测第88页
   ·MrNV对罗氏沼虾苗种的致病力第88页
   ·不同养殖条件对于发病的影响第88-89页
   ·缅甸原种与本地种虾苗对病毒敏感性比较第89-90页
   ·发病虾苗的免疫组化观察第90-91页
  3 讨论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第三部分 总结与展望第94-97页
 一 结论与主要创新点第95页
 二 不足与展望第95-97页
第四部分 附录第97-9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第98-99页
致谢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口潮滩重金属污染现状研究及其污染源的识别
下一篇: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体系的反思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