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工业论文--加工工艺论文--人造板生产论文

漆酶活化木材生产人造板及其胶合机理研究

独创性声明第1-3页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绪论第9-17页
 1.1 漆酶特性及其应用第10-13页
  1.1.1 漆酶特性第10-11页
  1.1.2 催化氧化作用第11-12页
  1.1.3 影响漆酶活性的因素第12页
  1.1.4 漆酶的应用第12-13页
 1.2 漆酶法生产纤维板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1 漆酶处理木纤维工艺条件对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第16页
  1.4.2 漆酶活化木纤维胶合机理的ESR研究第16页
  1.4.3 漆酶活化木素及其磺酸盐生产胶合板及其胶合机理的ESR研究第16-17页
2 漆酶活化木纤维工艺条件对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第17-3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7-19页
  2.1.1 材料第17-18页
  2.1.2 设备第18-19页
  2.1.3 试验方法第19页
 2.2 工艺参数的确定及其取值第19-20页
  2.2.1 漆酶处理木纤维的工艺条件第20页
  2.2.2 热压工艺参数第20页
 2.3 试验设计第20-21页
  2.3.1 试验设计第20页
  2.3.2 物理力学性能检测指标及其检测方法第20-21页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1-29页
  2.4.1 密度测定第21-22页
  2.4.2 吸水厚度膨胀率测定第22-23页
  2.4.3 不同漆酶处理条件对思茅松纤维板内结合强度的影响第23-26页
  2.4.4 不同漆酶处理条件对枫香纤维板内结合强度的影响第26-28页
  2.4.5 漆酶处理针、阔叶材生产纤维板的内结合强度比较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漆酶活化木纤维胶合机理的 ESR研究第30-62页
 3.1 自由基及其 ESR检测第30-34页
  3.1.1 自由基第30-32页
  3.1.2 电子自旋共振(ESR)第32-33页
  3.1.3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分析的原理第33-34页
  3.1.4 自由基捕捉剂 PBN第34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4-38页
  3.2.1 材料第34-35页
  3.2.2 设备第35页
  3.2.3 方法第35-38页
  3.2.4 活性氧自由基检测条件及其浓度值计算第3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8-61页
  3.3.1 未处理木材与漆酶处理木材自由基的ESR图谱第38-39页
  3.3.2 漆酶处理条件对思茅松心材自由基浓度变化影响研究第39-45页
  3.3.3 漆酶处理条件对思茅松边材自由基浓度变化的影响研究第45-49页
  3.3.4 漆酶处理条件对枫香木材自由基浓度变化影响研究第49-51页
  3.3.5 漆酶处理不同树种木材自由基浓度比较第51-55页
  3.3.6 漆酶处理杨木自由基浓度变化的ESR研究第55-56页
  3.3.7 木材 ROS自由基稳定性规律的研究第56-58页
  3.3.8 思茅松纤维板内结合强度与木材自由基浓度的相关性研究第58-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4 漆酶活化木素及其磺酸盐制胶合板及其胶合机理研究第62-7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4-66页
  4.1.1 材料第64页
  4.1.2 仪器及设备第64页
  4.1.3 试验方法第64-66页
  4.1.4 工艺参数的确定及取值第66页
 4.2 胶合板 IB检测方法第6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6-73页
  4.3.1 漆酶处理不同底物生产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比较第66-69页
  4.3.2 时间对漆酶处理同一底物生产胶合板的胶合强度的影响第69-73页
 4.4 漆酶/木素及其磺酸盐混合体系的ESR研究第73-77页
  4.4.1 材料与方法第73-74页
  4.4.2 活性氧自由基检测条件及其浓度值计算第74-75页
  4.4.3 结果与分析第75-77页
 4.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5 结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5页
个人简介第85-86页
导师简介第86-87页
校外导师简介第87-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I模型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微观机制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下一篇:关于中外合资企业治理模式的研究——以日本富士施乐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