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3页 |
1.1 转基因棉花及其生态安全问题 | 第11-12页 |
1.2 Bt蛋白的测定及在土壤中的降解 | 第12-14页 |
1.3 DNA片段的检测及在土壤中的降解 | 第14-15页 |
1.4 转Bt基因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15-16页 |
1.5 转 Bt基因植物对非标靶节肢动物的直接影响 | 第16-20页 |
1.5.1 益虫 | 第16-17页 |
1.5.2 天敌 | 第17-18页 |
1.5.3 其他昆虫 | 第18-19页 |
1.5.4 食用菌害虫 | 第19-20页 |
1.6 转基因植物对真核生物细胞内DNA的影响 | 第20-21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7.1 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1.7.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转 Bt基因棉棉籽组织中Bt蛋白测定及降解 | 第23-3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2.1.1 棉籽 | 第23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1.4 棉籽、棉籽仁、棉籽壳贮存 | 第23页 |
2.1.5 提取液与稀释液制备 | 第23-24页 |
2.1.6 Bt蛋白测定 | 第2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2.2.1 Envirologix试剂盒测定棉籽仁中Bt蛋白含量 | 第24-26页 |
2.2.2 Envirologix试剂盒和 Agdia试剂盒测得的净吸光值的线性关系 | 第26页 |
2.2.3 Agdia试剂盒测得的净吸光值与Bt蛋白浓度的线性关系 | 第26-27页 |
2.2.4 棉籽、棉籽仁、棉籽壳贮存过程中Bt蛋白的变化 | 第27-30页 |
2.3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培养料中棉籽量和转Bt基因棉棉籽对平菇生长的影响 | 第32-3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3.1.1 平菇菌种 | 第32页 |
3.1.2 棉籽 | 第32页 |
3.1.3 平菇栽培 | 第32-3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3.2.1 培养料中棉籽含量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33-35页 |
3.2.2 培养料中棉籽含量对平菇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3 转基因棉籽对平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 讨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转基因棉籽成分对培养液中平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第39-4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4.1.1 平菇菌种 | 第39页 |
4.1.2 棉籽 | 第39页 |
4.1.3 主要试剂 | 第39页 |
4.1.4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4.1.5 Bt蛋白培养液培养菌丝体 | 第39-40页 |
4.1.6 棉籽成分培养液培养菌丝体 | 第40-41页 |
4.1.7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4.2.1 Bt蛋白对平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第41页 |
4.2.2 棉籽成分含量对平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第41-43页 |
4.2.3 不同棉籽品种对平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4 中16、中30棉籽成分对不同品种平菇菌丝体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 讨论 | 第45-47页 |
第五章 转 Bt基因棉棉籽培养平菇过程中Bt蛋白的降解 | 第47-5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5.1.1 平菇菌种 | 第47页 |
5.1.2 棉籽 | 第47页 |
5.1.3 主要试剂 | 第47页 |
5.1.4 主要仪器 | 第47页 |
5.1.5 平菇栽培与取样 | 第47-48页 |
5.1.6 菌丝体培养与取样 | 第48页 |
5.1.7 Bt蛋白测定 | 第48页 |
5.2 结果 | 第48-54页 |
5.2.1 含3%33B 棉籽的培养料中Bt蛋白的降解 | 第48-49页 |
5.2.2 含3%99B 棉籽的培养料中Bt蛋白的降解 | 第49-50页 |
5.2.3 含20%33B 棉籽的培养料中Bt蛋白的降解 | 第50-52页 |
5.2.4 含20%99B 棉籽的培养料中Bt蛋白的降解 | 第52-53页 |
5.2.5 培养液中Bt蛋白的降解 | 第53-54页 |
5.3 讨论 | 第54-57页 |
第六章 转 Bt基因棉棉籽培养平菇过程中有关 DNA的降解 | 第57-62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6.1.1 平菇菌种 | 第57页 |
6.1.2 棉籽 | 第57页 |
6.1.3 主要试剂 | 第57页 |
6.1.4 主要仪器 | 第57页 |
6.1.5 平菇栽培与取样 | 第57-58页 |
6.1.6 核酸培养液培养的菌丝体 | 第58页 |
6.1.7 利用Promega 试剂盒提取 DNA | 第58-59页 |
6.1.8 nest-PCR | 第59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1页 |
6.3 讨论 | 第61-62页 |
第七章 转基因棉籽对平菇酷酶同功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 第62-75页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7.1.1 平菇菌种 | 第62页 |
7.1.2 棉籽 | 第62页 |
7.1.3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62-63页 |
7.1.4 主要仪器 | 第63页 |
7.1.5 平菇栽培 | 第63页 |
7.1.6 菌丝体培养 | 第63页 |
7.1.7 蛋白质粗提液的制备 | 第63页 |
7.1.8 同工酶电泳与染色 | 第63-64页 |
7.2 结果与分析 | 第64-71页 |
7.2.1 平菇子实体同工酶电泳 | 第64-67页 |
7.2.2 平菇菌丝体同工酶电泳 | 第67-69页 |
7.2.3 不同品种平菇菌丝体同工酶电泳 | 第69-71页 |
7.3 讨论 | 第71-75页 |
第八章 平菇组织中和有关外源基因同源的DNA片段的发现及来源探索 | 第75-83页 |
8.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7页 |
8.1.1 平菇菌种 | 第75页 |
8.1.2 棉籽 | 第75页 |
8.1.3 主要试剂 | 第75页 |
8.1.4 主要仪器 | 第75页 |
8.1.5 子实体培养与取样 | 第75页 |
8.1.6 菌丝体培养与取样 | 第75-76页 |
8.1.7 样品制备 | 第76页 |
8.1.8 PCR检测与测序 | 第76-77页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77-82页 |
8.2.1 不含棉籽成分的培养液培养的平菇菌丝体 | 第77-79页 |
8.2.2 含非转基因棉籽的培养料栽培的平菇子实体 | 第79-80页 |
8.2.3 含转基因棉籽成分的培养液培养的平菇菌丝体 | 第80页 |
8.2.4 含转基因棉籽的培养料栽培的平菇子实体 | 第80-81页 |
8.2.5 测序结果 | 第81-82页 |
8.3 讨论 | 第82-83页 |
第九章 转 Bt基因棉棉籽成分培养的平菇子实体与菌丝体 DNA多态性分析 | 第83-93页 |
9.1 材料与方法 | 第83-85页 |
9.1.1 平菇菌种 | 第83页 |
9.1.2 棉籽 | 第83页 |
9.1.3 主要试剂 | 第83页 |
9.1.4 主要仪器 | 第83页 |
9.1.5 子实体培养 | 第83-84页 |
9.1.6 菌丝体培养 | 第84页 |
9.1.7 样品制备 | 第84页 |
9.1.8 RAPD方法 | 第84-85页 |
9.2 结果与分析 | 第85-91页 |
9.2.1 含 Bt棉棉籽的培养料栽培的平菇子实体 | 第85-87页 |
9.2.2 斜面上连续传代(10代)的平菇菌丝体 | 第87-88页 |
9.2.3 培养液中连续转代(9代)的平菇菌丝体 | 第88-91页 |
9.3 讨论 | 第91-93页 |
第十章 含转基因棉籽的培养料对3种平菇害虫的影响 | 第93-100页 |
10.1 材料与方法 | 第93-94页 |
10.1.1 平菇菌种 | 第93页 |
10.1.2 棉籽 | 第93页 |
10.1.3 培养料配制 | 第93-94页 |
10.1.4 菇棚感虫与虫量调查 | 第94页 |
10.1.5 含不同品种棉籽的培养料饲养平菇厉眼菌蚊与死亡率调查 | 第94页 |
10.1.6 数据统计分析 | 第94页 |
10.2 结果分析 | 第94-96页 |
10.2.1 对平菇厉眼菌蚊、粪蚊和蚤蝇发生量的影响 | 第94-95页 |
10.2.2 对平菇厉眼菌蚊死亡率的影响 | 第95-96页 |
10.3 讨论 | 第96-100页 |
第十一章 结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作者简介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