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自适应人体肤色检测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8页
   ·课题背景第8-9页
   ·课题来源与目的第9页
   ·肤色检测的相关理论第9-10页
     ·计算机视觉理论第9页
     ·模式识别理论第9-10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0-16页
     ·肤色检测的可行性第10-11页
     ·肤色检测中颜色空间的选择第11-12页
     ·非自适应肤色检测模型第12-14页
   1) 肤色区域边界固定法第13页
   2) 查表法(LUT)与基于Bayes 判决的统计颜色模型第13页
   3) 基于神经网络的肤色模型第13-14页
   4) 高斯肤色模型第14页
   5) 混合检测方法第14页
     ·自适应肤色检测模型第14-16页
   1) 自适应阈值方法第14-15页
   2) 自适应光照方法第15-16页
   ·现状总结及本文研究内容的提出第16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肤色模型比较第18-26页
   ·几种肤色模型的介绍第18-22页
     ·固定区域肤色模型第18-19页
     ·统计颜色模型第19-21页
     ·混合高斯模型第21页
     ·自适应阈值盒肤色模型第21-22页
   ·实验结果第22-25页
     ·实验数据第22-23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23-25页
   (1) 本实验结果第23-24页
   (2) 其它研究者实验结果第24-25页
   ·结论第25-26页
第三章 自适应阈值肤色检测第26-38页
   ·算法框架及背景知识第27-28页
     ·算法框架第27页
     ·背景知识第27-28页
   ·肤色概率分布直方图第28-31页
   ·自适应阈值选择第31-33页
   ·混淆背景去除第33-34页
     ·图像逻辑运算第33-34页
     ·上、下限阈值确定第34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结论第36-38页
第四章 基于动态高斯模型的肤色检测第38-46页
   ·算法原理第38-42页
     ·高斯肤色模型第38-40页
     ·同分布模型第40-41页
     ·人脸检测原理第41-42页
   ·基于人脸检测与高斯模型的肤色检测算法第42-44页
     ·肤色提取第43页
     ·后处理第43-44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第五章 混淆背景去除第46-52页
   ·算法原理第46-47页
   ·算法流程第47-49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9-50页
   ·结论第50-52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致谢第59-60页
作者简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草花叶病毒变异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三七病毒病害病原的初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