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 ·资本结构概述 | 第12-14页 |
| ·资本结构与公司筹资 | 第12-13页 |
| ·资本结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背景 | 第14-23页 |
| ·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 第14-20页 |
| ·资本结构实证研究 | 第20-23页 |
| ·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 ·研究方法、思路及内容构架 | 第25-28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 ·研究思路与内容构架 | 第25-28页 |
| 第2章 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与中国企业筹资形态的拟合度分析 | 第28-39页 |
| ·西方国家的检验 | 第28-29页 |
| ·静态平衡理论检验 | 第29-31页 |
| ·啄食顺序理论检验 | 第31-37页 |
|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检验 | 第31-34页 |
| ·未上市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检验 | 第34-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3章 资本结构的多元性和柔性 | 第39-50页 |
| ·资本结构的多元性 | 第39-45页 |
| ·资本结构的治理模式性差异 | 第39-41页 |
| ·资本结构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 | 第41-43页 |
| ·资本结构的行业性差异 | 第43-44页 |
| ·资本结构的成长周期性差异 | 第44-45页 |
| ·资本结构的柔性 | 第45-49页 |
| ·资本结构柔性概述 | 第45-46页 |
| ·企业筹资种类与资本结构柔性 | 第46-47页 |
| ·国内外企业资本结构柔性分析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4章 筹资成本考量内涵的缺陷和校正 | 第50-62页 |
| ·资本成本概述 | 第50页 |
| ·筹资成本研究背景 | 第50-52页 |
| ·现行筹资成本考量内容的缺陷 | 第52-54页 |
| ·对权益资本的忽略 | 第52页 |
| ·对非显性成本的忽略 | 第52-53页 |
| ·筹资成本模型的技术问题 | 第53-54页 |
| ·筹资成本考量范畴的拓展 | 第54-60页 |
| ·真实筹资成本内涵 | 第54-56页 |
| ·非显性筹资成本 | 第56-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第5章 企业的非显性筹资成本分析 | 第62-105页 |
| ·可获得性成本差异 | 第62-82页 |
| ·所有制歧视 | 第62-67页 |
| ·规模歧视 | 第67-73页 |
| ·产业歧视 | 第73-75页 |
| ·企业管理水平壁垒 | 第75-82页 |
| ·筹资补贴差异 | 第82-89页 |
| ·本金偿还性补贴 | 第82-85页 |
| ·利息补贴 | 第85-89页 |
| ·辐射成本分析 | 第89-99页 |
| ·对大股东的利益影响 | 第90-92页 |
| ·对董事和经理的利益影响 | 第92-96页 |
| ·对企业的利益影响 | 第96-99页 |
| ·非显性筹资成本的诱发性危害 | 第99-103页 |
| ·小结 | 第103-105页 |
| 第6章 真实筹资成本与企业筹资偏好的拟合度分析 | 第105-121页 |
| ·筹资成本与资本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105-106页 |
| ·筹资非显性成本模糊综合评价 | 第106-115页 |
| ·问卷调查 | 第107-108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108-111页 |
| ·筹资非显性成本模糊综合评价 | 第111-115页 |
| ·筹资显性成本分析 | 第115-117页 |
| ·外源股权筹资成本 | 第115-116页 |
| ·银行贷款筹资成本 | 第116页 |
| ·债券筹资成本 | 第116-117页 |
| ·真实筹资成本最小渠道与中小民企筹资偏好的拟合度分析 | 第117-119页 |
| ·小结 | 第119-121页 |
|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21-129页 |
| 致谢 | 第129-1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0-137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