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第一部分 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标准 | 第11-17页 |
一、 国家工作人员法律界定的简要回顾 | 第11-13页 |
二、 我国国家工作人员理论的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13-17页 |
第二部分 到达国家工作人员认定标准的法律关系途径 | 第17-25页 |
一、 法律行为是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 | 第17-19页 |
二、 法律关系下的国家与国家机关 | 第19-21页 |
三、 法律关系下的国家机关与国家工作人员 | 第21-23页 |
四、 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法益 | 第23-25页 |
第三部分 公司、企业中各类人员的职能划分 | 第25-33页 |
一、 国家机关与公司、企业是相互独立的法律关系主体 | 第25-27页 |
二、 公司、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 第27-33页 |
1 、 公司内部机构及其权限 | 第27-29页 |
2 、 公司内部机构的职能划分及相互关系 | 第29-30页 |
3 、 各机构进行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的归属 | 第30-33页 |
第四部分 公司、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 第33-45页 |
一、 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 第33-34页 |
1 、 从职务看公司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 第33-34页 |
2 、 从公司性质看公司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 第34页 |
二、 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 第34-36页 |
1 、 法人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 第35页 |
2 、 非法人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 第35-36页 |
三、 公司、企业中被委派的国家工作人员 | 第36-38页 |
四、 政企不分、党企不分而产生的国家工作人员 | 第38-40页 |
1 、 政企不分而产生的国家工作人员 | 第39-40页 |
2 、 党企不分而产生的国家工作人员 | 第40页 |
五、 交叉身份、违法身份与越权身份所致的国家工作人员 | 第40-41页 |
1 、 交叉身份与国家工作人员 | 第40页 |
2 、 违法身份与国家工作人员 | 第40-41页 |
3 、 越权身份与国家工作人员 | 第41页 |
六、 小结 | 第41-45页 |
参考书目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