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

关于学校创新性学习环境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前言第8-11页
 一、研究课题的选择第8-9页
 二、研究的目的第9页
 三、研究方法第9页
 四、研究的结论第9-10页
 五、研究的不足第10-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6页
 一、当前创新的缺乏,与国际发展的不适应第11-12页
 二、学校学习环境的状况第12-14页
  (一) 缺氧的班级环境令创新性学习寸步难行第12-13页
  (二) 学校“软件”缺乏,创新性学习失去了肥沃的土壤第13-14页
 三、开展创新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第14页
  (一) 建构主义的理论第14页
  (二) 人本主义的观点第14页
 四、创新性学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14-16页
第二章 创造性与创新性学习第16-19页
 一、与“创新”相近的其他概念第16页
 二、“创新”从哪里来第16-17页
 三、人人普遍具有创造潜能第17页
 四、创新性学习第17-19页
第三章 创新性学习环境的理论探讨第19-25页
 一、环境对创新影响的表现第19-21页
  (一) 物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第20页
  (二) 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第20-21页
 二、创新性学习环境的构成第21-23页
  (一) 心理环境:宽松而自由第21页
  (二) 文化环境:获得“意义的发现”第21页
  (三) 问题环境:留有思考的空间第21页
  (四) 课程环境:灵活而多样第21-22页
  (五) 师生交往环境:平等对话与合作探索第22页
  (六) 课堂教学环境:粗线条设计第22页
  (七) 评价环境:多元而有弹性第22页
  (八) 健康环境:从容进取,悦纳自我第22-23页
 三、限制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心理分析第23-25页
  (一) 泡菜效应第23页
  (二) 从众心理效应第23页
  (三) 自我限制效应第23页
  (四) 木桩千钧效应第23-25页
第四章 创新性学习环境的实证研究第25-30页
 一、 研究目的第25页
 二、研究方法第25-26页
 三、 实验结果第26-29页
 四、 结论第29-30页
第五章 创新性学习的阻抗成因透视第30-35页
 一、压抑、专制,缺少人文的关怀与自由第31页
 二、重知识灌输轻素质培养,使孩子失去了创新的欲望第31-32页
  (一) 灌注之教,记诵之学,长期地宰治着课堂第31-32页
  (二) 过分追求以分数为价值取向的成功第32页
 三、强调统一性,忽视个性而造成思维中的从众定势第32-33页
 四、刻板的评价方式,造成了学生缺乏自信与自主第33页
 五、教育传统的弊端,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定势第33-35页
第六章 开创“绿色”的学习环境,建构有益于创新学习的教学模式第35-45页
 一、以心理环境为突破口,全面促进教学环境的整体优化第35-37页
  (一) 以人为本,营造教学的快乐环境第36页
  (二) 打破成人“霸权”,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第36-37页
  (三) 尊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第37页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组织氛围第37-41页
  (一) 教师是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第37-39页
  (二)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第39页
  (三) 保障课堂良好的组织氛围第39-41页
 三、树立生态和谐的教育理念,建构有助于创新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第41-45页
  (一) 用头脑风暴法教学第41-43页
  (二) 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第43页
  (三) 实施“超市式”教学第43-45页
第七章 对策与思考第45-53页
 一、对策第45-49页
  (一) 保持童心,鼓励儿童的好奇心和独创性第45-46页
  (二) 眼中有儿童,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第46页
  (三) 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第46-47页
  (四) 超越“听话”的传统误区第47页
  (五) 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第47-48页
  (六) 提供平等对话与交流,使学生走出权威的阴影第48页
  (七) 重视全体学生拥有自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第48-49页
 二、思考第49-53页
  (一) 创新性学习的展开,教师所必备的心理素养第49-51页
  (三) 实施创新性学习的难为之处第51-5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3-54页
附录第54-56页
后记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固态蓝光激光器噪声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无人机飞行PID控制及智能PID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