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ps-2雄性不育基因的PCR分析与定位
| 引 言 | 第1-10页 |
| 第一章 番茄雄性不育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 第10-20页 |
| 1 番茄雄性不育及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 ·番茄雄性不育的类型及其细胞结构 | 第10-11页 |
| ·花粉不育型 | 第10页 |
| ·雄蕊退化败育型 | 第10页 |
| ·功能不育型 | 第10-11页 |
| ·影响番茄雄性不育基因表达的因子 | 第11-12页 |
| ·环境因子 | 第11页 |
| ·激素 | 第11-12页 |
| ·多胺 | 第12页 |
| ·番茄雄性不育基因的定位及基因工程 | 第12-13页 |
| ·雄性不育基因的定位 | 第12-13页 |
| ·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 | 第13页 |
| ·番茄雄性不育的基因工程 | 第13页 |
| ·番茄雄性不育在生产上的应用 | 第13-14页 |
| ·问题及展望 | 第14页 |
| 2 分子标记的方法 | 第14-20页 |
| ·基于Southern 杂交的分子标记 | 第14-15页 |
| ·基于PCR的分子标记 | 第15-18页 |
| ·随机引物的PCR扩增多态性 | 第15-16页 |
| ·非随机引物的PCR扩增多态性 | 第16-18页 |
| ·PCR与酶切相结合的标记方法 | 第18-19页 |
| ·AFLP技术 | 第18-19页 |
| ·CAPS技术 | 第19页 |
| ·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子标记--SNP技术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本实验总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 ·RFLP分析流程图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2-3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34页 |
| ·菌株 | 第22-24页 |
| ·质粒 | 第22页 |
| ·质粒PCR引物 | 第22页 |
|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 ·CAPS引物 | 第22-24页 |
| ·电泳回收试剂盒 | 第24页 |
| ·PCR仪器及试剂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34页 |
| ·雄性不育品系的观察 | 第24-25页 |
| ·质粒DNA的提取 | 第25-27页 |
| ·质粒的PCR扩增 | 第27-28页 |
| ·电泳检测及酶切 | 第28页 |
| ·植物DNA的制备 | 第28-29页 |
| ·Southern 转膜 | 第29-31页 |
| ·DNA杂交(RFLP实验程序) | 第31-33页 |
| ·CAPS标记方法 | 第33-34页 |
| ·CAPS标记稳定性试验 | 第34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46页 |
| ·番茄ps-2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观察结果 | 第34-36页 |
| ·番茄383雄性不育系植株形态特征 | 第34-36页 |
| ·番茄ps-2雄性不育系383的花器观察 | 第35页 |
| ·雄性不育系383的花柱 | 第35页 |
| ·番茄ps-2雄性不育系383的花粉的活力 | 第35页 |
| ·雄性不育383的田间自交率 | 第35页 |
| ·F1代育性表现 | 第35页 |
| ·F2代育性分离 | 第35-36页 |
| ·质粒的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 ·质粒DNA的提取 | 第36页 |
| ·质粒DNA的浓度测定 | 第36页 |
| ·质粒DNA的酶切 | 第36-37页 |
| ·质粒DNA的PCR | 第37页 |
| ·植物DNA提取的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 ·Southern转膜的酶切电泳分析 | 第38页 |
| ·转膜后的结果 | 第38-39页 |
| ·杂交的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 ·CAPS标记的结果分析 | 第41-46页 |
| ·CAPS标记稳定性试验 | 第41-43页 |
| ·CAPS标记的引物筛选 | 第43-44页 |
| ·CAPS的酶切检测 | 第44页 |
| ·单株CAPS标记的检测 | 第44-46页 |
| ·ps-2基因的CAPS定位 | 第46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6-51页 |
| ·讨论 | 第46-50页 |
| ·RFLP技术对植物DNA的要求 | 第46-47页 |
| ·RFLP分析的优缺点 | 第47-48页 |
| ·CAPS标记的稳定性探讨 | 第48-49页 |
| ·CAPS标记的优缺点 | 第49页 |
| ·番茄ps-2雄性不育基因的定位研究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致 谢 | 第51-52页 |
| 参 考 文 献 | 第52-58页 |
| 附 录 | 第58-60页 |
| 作 者 简 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