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TRA移动单元的软件结构及同步设计
| 1 概论 | 第1-14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8-12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2 TETRA标准及接口 | 第14-27页 |
| ·TETRA标准 | 第14-15页 |
| ·TETRA标准接口 | 第15-17页 |
| ·TETRA协议模型 | 第17-22页 |
| ·OSI参考模型 | 第17-19页 |
| ·TETRA空中接口协议模型 | 第19-22页 |
| ·TETRA的时分多址复用 | 第22-27页 |
| 3 数字集群移动单元的软件结构设计 | 第27-45页 |
| ·概述 | 第27页 |
| ·TETRA对讲机的分层设计 | 第27-30页 |
| ·应用层 | 第29页 |
| ·网络层 | 第29页 |
| ·VRIS(虚拟对讲机界面标准) | 第29页 |
| ·数据链路层 | 第29-30页 |
| ·物理层 | 第30页 |
| ·TETRA对讲机高层软件设计 | 第30-40页 |
| ·概述 | 第30-32页 |
| ·初始化任务 | 第32页 |
| ·应用层任务 | 第32-34页 |
| ·网络层任务 | 第34-36页 |
| ·VRIS任务 | 第36-39页 |
| ·数据链路层任务 | 第39页 |
| ·其它任务 | 第39-40页 |
| ·对讲机软件操作系统和环境 | 第40-45页 |
| ·M68HC16嵌入式微处理器 | 第40页 |
| ·操作系统ROS | 第40-41页 |
| ·內存 | 第41-44页 |
| ·I/O界面 | 第44-45页 |
| 4 TETRA对讲机软件同步设计 | 第45-59页 |
| ·工作原理 | 第45-46页 |
| ·TETRA对讲机操作模式对同步的调用 | 第46-47页 |
| ·实现同步所需的相关参数 | 第47-48页 |
| ·相关界面 | 第48-49页 |
| ·同步事件激活 | 第49页 |
| ·同步实现流程 | 第49-59页 |
| 5 结论 | 第59-61页 |
| 附录 本文涉及到的简写和缩略语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作者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 第64-65页 |
| 声明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