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事证据制度
一、 刑事证据制度概说 | 第1-11页 |
(一) 证据 | 第8-9页 |
(二) 刑事证据制度 | 第9-11页 |
二、 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1-14页 |
(一) 我国古代刑事证据制度 | 第11-12页 |
(二) 我国近代刑事证据制度 | 第12页 |
(三) 我国现代刑事证据制度 | 第12-14页 |
三、 我国现行刑事证据制度的内容构成分析 | 第14-39页 |
(一) 取证制度 | 第14-25页 |
1、 取证的目的 | 第14-15页 |
2、 取证的主体 | 第15-17页 |
3、 取证的具体要求 | 第17-19页 |
4、 取证的措施 | 第19-24页 |
5、 律师的取证 | 第24-25页 |
(二) 举证制度 | 第25-31页 |
1、 举证责任 | 第25-29页 |
2、 举证准备 | 第29-30页 |
3、 举证程序 | 第30-31页 |
(三) 确证制度 | 第31-39页 |
1、 确证的意义 | 第31-32页 |
2、 确证的方法和程序 | 第32-35页 |
3、 确认证据证明力的证据分类规则 | 第35-39页 |
四、 我国现行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 第39-55页 |
(一) 设立“污点证人”制度 | 第39-42页 |
(二) 确立非法证据有限排除规则 | 第42-47页 |
1、 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 | 第44-46页 |
2、 非法实物证据有限排除规则 | 第46-47页 |
(三) 完善证人出庭制度 | 第47-55页 |
1、 明确规定“证人费用补偿”制度 | 第48页 |
2、 完善证人保护制度 | 第48-49页 |
3、 建立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 第49-51页 |
4、 建立证人传唤,证人宣誓制度 | 第51-52页 |
5、 设置完善的交叉询问规则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