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

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与外交战略研究

导言第1-20页
第一章 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形成时代背景及理论来源第20-26页
 第一节 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第20-22页
 第二节 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的主要理论来源第22-23页
 第三节 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的实践来源第23-26页
  一、 早期革命经历第23-24页
  二、 参与国际事务的实践第24-26页
第二章 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的内容第26-59页
 第一节 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的基本要素第26-33页
  一、 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第26-28页
  二、 大国主导下的国际体系第28-29页
  三、 危机、战争与革命的国际政治主题第29-30页
  四、 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第30-33页
 第二节 时代观第33-36页
  一、 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第34页
  二、 阵营对抗的国际格局第34-35页
  三、 时代的主要特征第35-36页
 第三节 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第36-41页
  一、 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的提出第36-37页
  二、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内涵第37-38页
  三、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根源第38-40页
  四、 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的地位及其影响第40-41页
 第四节 战争理论第41-44页
  一、 帝国主义与战争第41-42页
  二、 “战争不可避免理论”第42-44页
 第五节 世界革命理论第44-49页
  一、 世界革命的概念界定第45-46页
  二、 世界革命与“一国社会主义”第46-48页
  三、 世界革命战略第48-49页
 第六节 民族殖民地理论第49-53页
  一、 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形成及其基本观点第50-51页
  二、 民族殖民地问题与十月革命以及世界革命第51-52页
  三、 处理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基本原则第52-53页
 第七节 和平共处理论第53-59页
  一、 和平共处理论发展的两个时期第54-55页
  二、 和平共处理论的主要内容第55-56页
  三、 和平共处理论的特性第56-59页
第三章 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述评第59-66页
 第一节 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体系概述第59-60页
 第二节 指导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的政治理念第60-63页
  一、 马列主义政治哲学第60-61页
  二、 现实主义第61-62页
  三、 革命理想主义第62页
  四、 地缘政治思想第62-63页
 第三节 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的历史地位第63-66页
第四章 斯大林外交战略思想第66-80页
 第一节 外交战略思想构成第66-73页
  一、 苏联的外交战略角色定位第66-68页
  二、 外交战略目标及手段第68-70页
  三、 外交战略层次分析第70-73页
 第二节、 外交战略指导原则第73-76页
  一、 国家利益原则第73-74页
  二、 国际主义原则第74-75页
  三、 中心外交原则第75-76页
 第三节 外交战略思想的特性第76-80页
  一、 国家利益与国际主义的二重性第76-78页
  二、 外交思维的“两极性”与“形而上学”第78-80页
第五章 斯大林的国家外交战略第80-97页
 第一节 和平共处战略第80-84页
  一、 拉巴洛外交路线第81-82页
  二、 集体安全政策第82-84页
 第二节 联盟合作战略第84-94页
  一、 联盟合作战略的背景及其动因第84-86页
  二、 准联盟合作战略第86-87页
  三、 反法西斯联盟合作战略第87-94页
 第三节 冷战共处战略第94-97页
第六章 斯大林的党际外交战略第97-120页
 第一节 共产国际与“世界革命”战略第97-104页
  一、 斯大林对共产国际的战略改造第98-100页
  二、 七大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第100-102页
  三、 联盟合作战略与共产国际解散第102-104页
 第二节 共产党情报局与“冷战共处战略”第104-110页
  一、 共产党情报局成立的战略动因第105-107页
  二、 “冷战共处战略”下的共产党情报局第107-109页
  三、 共产党情报局与斯大林外交战略评析第109-110页
 第三节 斯大林对中共的外交战略第110-120页
  一、 斯大林对中共外交战略的理论基础第111-113页
  二、 斯大林对中共外交战略的历史考察第113-118页
  三、 简评斯大林对中共的外交战略第118-120页
第七章 影响斯大林外交战略的因素分析第120-136页
 第一节 国际层面因素分析第120-124页
  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斯大林外交战略第120-123页
  二、 雅尔塔体系与斯大林外交战略第123-124页
 第二节 国家层面因素分析第124-132页
  一、 以斯大林为中心的外交战略决策机制第125-126页
  二、 俄罗斯的历史传统、民族和宗教等文化因素第126-130页
  三、 意识形态因素第130-132页
 第三节 个人层面因素分析第132-136页
  一、 斯大林的个人特性及其信仰体系第132-134页
  二、 介入外交战略决策的相关人员第134-136页
第八章 斯大林外交的历史评析第136-148页
 第一节 斯大林的外交风格第136-140页
  一、 务实性第136-138页
  二、 双重性第138-139页
  三、 极端性第139-140页
 第二节 斯大林外交成败及其历史定位第140-145页
  一、 外交成就第140-142页
  二、 外交弊端与失误第142-144页
  三、 斯大林外交的历史定位第144-145页
 第三节 斯大林外交遗产的影响及经验教训第145-148页
  一、 斯大林外交遗产及其对苏联外交的影响第145-146页
  二、 斯大林外交给社会主义国家外交的影响及经验教训第146-148页
结束语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0页
后记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语长句的汉译
下一篇:扇三角洲前缘储层精细地质模型及优化开发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