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校园精神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7页
引言第7-8页
一、 导论第8-16页
 (一) 校园精神内涵的界定第8-12页
  1 理论界关于校园精神定义的综述第8-9页
  2 校园精神内涵的分析第9-12页
 (二) 校园精神研究的意义第12-16页
  1 培育校园精神的理论依据第12-13页
  2 培育社会主义校园精神的意义第13-16页
二、 校园精神的由来和发展第16-25页
 (一) 中国古代传统的校园精神第16-18页
  1 古代传统校园精神的表现形式第16-17页
  2 古代传统的校园精神第17-18页
 (二) 中国近代的校园精神第18-20页
  1 中国近代大学校园的出现第18页
  2 中国近代的校园精神第18-20页
 (三) 中国现代的校园精神第20-22页
  1 校园精神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0-21页
  2 当前校园精神建设的主要特点第21-22页
 (四) 我国校园精神建设的发展趋势第22-25页
  1 个性化趋势第22-23页
  2 融合趋势第23-24页
  3 民族化趋势第24-25页
三、 校园精神的特点和功能第25-37页
 (一) 校园精神的特点第25-33页
  1 品格特点第25-27页
  2 形态特点第27-30页
  3 传播特点第30-33页
 (二) 校园精神的功能第33-37页
  1 价值导向功能第33页
  2 规范约束功能第33-34页
  3 群体凝聚功能第34-35页
  4 陶冶激励功能第35-36页
  5 社会辐射功能第36-37页
四、 校园精神的培育第37-52页
 (一) 培育校园精神的指导思想第37-40页
  1 “三个面向”的思想第37-38页
  2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第38-39页
  3 人才培养目标第39-40页
 (二) 校训是校园精神的集中体现第40-42页
  1 校训的涵义第40-41页
  2 校训可以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第41-42页
 (三) 校风是校园精神的具体化第42-45页
  1 校风的涵义第42-43页
  2 校风的基本构成和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第43页
  3 大力加强校风建设第43-45页
 (四) 校园精神的培育第45-52页
  1 培育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第45-47页
  2 投身社会实践第47-48页
  3 贯彻落实“四个统一”基本要求。第48-5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灵哲学视野下的常识人的概念图式
下一篇:耐电晕纳米杂化聚酰亚胺的合成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