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导论 | 第1-15页 |
一、 问题的缘起 | 第6-9页 |
二、 几个基本问题的基本交代 | 第9-15页 |
(一) 名称的确定--行政计划与行政规划之辨 | 第9-11页 |
(二) 计划之争--对计划手段利弊的认识 | 第11-13页 |
(三) 行政计划与计划经济之计划的区别 | 第13-15页 |
第二部分 行政计划基本论 | 第15-34页 |
一、 行政计划概念的界定 | 第15-20页 |
二、 行政计划的特征、分类 | 第20-28页 |
(一) 行政计划的行为特征 | 第20-24页 |
(二) 行政计划的基本分类 | 第24-28页 |
三、 对我国行政计划理论之初步反思 | 第28-34页 |
(一) 我国行政的发展现状需要行政计划 | 第29-30页 |
(二) 从行政计划的功能看行政计划的必要 | 第30-31页 |
(三) 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 第31-34页 |
第三部分 行政计划程序论 | 第34-50页 |
一、 程序、行政程序及行政程序法 | 第34-37页 |
二、 加强行政计划程序控制的必要性 | 第37-40页 |
三、 行政计划程序控制的模式 | 第40-44页 |
(一) 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中,明确规定计划确定程序 | 第41-42页 |
(二) 在单行行政法律中,对行政计划进行程序规定 | 第42-44页 |
四、 通盘式行政计划的最低程序标准 | 第44-47页 |
五、 专案式行政计划的确定程序 | 第47-50页 |
第四部分 行政计划救济论 | 第50-63页 |
一、 行政救济之界定 | 第50-51页 |
二、 对行政计划决定行为之司法救济 | 第51-55页 |
(一) 对确定计划之裁决行为的性质认定 | 第52-53页 |
(二) 对通盘式行政计划之确定行为的性质认定 | 第53-54页 |
(三) 对行政计划变更行为的性质认定 | 第54-55页 |
三、 对违反行政计划程序之司法救济 | 第55-60页 |
四、 对行政计划行为成立后所生权利之司法救济 | 第60-63页 |
第五部分 代结语:行政计划理论的本土化思考 | 第63-71页 |
一、 在重大的公共设施建设中引进行政计划手段 | 第64-66页 |
二、 在具体的计划或规划中应该考虑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 第66-67页 |
三、 对通盘式行政计划之变更行为的法律救济 | 第67-68页 |
四、 如何在行政计划制定中使公民参与制度化 | 第68-69页 |
五、 提高行政计划科学性的可靠路径 | 第69-7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