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浙江中小企业的实证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 ·现实背景 | 第11-12页 |
| ·理论背景 | 第12-14页 |
| ·问题提出 | 第14-16页 |
| ·问题提出 | 第14-15页 |
|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 ·本研究的预期创新点 | 第19-2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21-45页 |
| ·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相关研究 | 第21-29页 |
| ·社会网络视角 | 第21-23页 |
| ·企业网络视角 | 第23-24页 |
| ·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内涵和维度 | 第24-29页 |
| ·中小企业网络动态能力相关研究 | 第29-36页 |
| ·中小企业网络能力:从胜任力到动态能力 | 第29-32页 |
| ·中小企业网络动态能力的测度 | 第32-36页 |
| ·创新绩效相关研究 | 第36-38页 |
| ·创新绩效概念 | 第36-37页 |
| ·创新绩效的构成维度 | 第37-38页 |
| ·网络动态能力、网络结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38-42页 |
| ·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38-39页 |
| ·网络结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39页 |
| ·网络动态能力、网络结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39-41页 |
| ·网络动态能力、网络结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总结 | 第41-42页 |
| ·研究评述 | 第42-45页 |
| 3 网络动态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作用机制模型构建 | 第45-53页 |
| ·研究假设 | 第45-50页 |
| ·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假设 | 第45-47页 |
| ·网络结构调节作用的分析与假设 | 第47-49页 |
| ·假设总结 | 第49-50页 |
| ·研究模型的提出与假设总结 | 第50页 |
| ·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 第50-53页 |
| ·数据分析工具 | 第50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50-53页 |
| 4 调查问卷设计、变量的测量与分析 | 第53-61页 |
|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53页 |
| ·变量测度 | 第53-61页 |
| ·解释变量测度 | 第53-57页 |
| ·被解释变量测度 | 第57-58页 |
| ·调节变量测度 | 第58-60页 |
| ·控制变量的说明 | 第60-61页 |
| 5 小样本数据调查分析 | 第61-67页 |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1页 |
| ·效度和信度分析 | 第61-66页 |
| ·信度分析 | 第61-63页 |
|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63-66页 |
| ·本章总结 | 第66-67页 |
| 6 大样本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第67-85页 |
| ·数据收集与描述 | 第67-69页 |
| ·数据收集 | 第67-68页 |
| ·样本描述 | 第68-69页 |
| ·变量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69-74页 |
| ·自变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69-72页 |
| ·调节变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72-73页 |
| ·因变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73-74页 |
| ·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74-78页 |
| ·企业类型的影响分析 | 第75-76页 |
| ·企业年限的影响分析 | 第76-77页 |
| ·行业特征的影响分析 | 第77-78页 |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78-81页 |
| ·模型设定 | 第78-79页 |
| ·模型识别 | 第79-80页 |
| ·模型拟合与评价 | 第80-81页 |
| ·调节变量分析 | 第81-83页 |
| ·联系强度调节效应分析 | 第81-82页 |
| ·网络位置调节作用分析 | 第82-83页 |
| ·假设检验结果及评述 | 第83-85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5-89页 |
| ·研究结论 | 第85-87页 |
|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 致谢 | 第97-99页 |
| 附录 | 第99-101页 |
| 附录 1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 附录 2 问卷调查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