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词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6页 |
1 植物抗逆性 | 第14-16页 |
1.1 逆境和植物抗性 | 第14页 |
1.2 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化、代谢特点及抗逆性的生理表现 | 第14-16页 |
2 植物耐盐性生理及分子机制 | 第16-22页 |
2.1 植物耐盐性生理 | 第17-20页 |
2.1.1 离子吸收平衡与耐盐性 | 第17-18页 |
2.1.2 渗透调节与植物耐盐性 | 第18-19页 |
2.1.3 活性氧代谢、膜的稳定性与植物耐盐性 | 第19页 |
2.1.4 植物的生长状况、水分状况与植物耐盐性 | 第19-20页 |
2.2 植物盐胁迫应答的分子机制 | 第20-22页 |
3 水稻叶绿素含量与光合特性研究 | 第22-24页 |
4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研究 | 第24-31页 |
4.1 传统数量遗传学研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4.2 分子标记及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5-28页 |
4.2.1 经典的遗传标记种类及其主要特点 | 第25页 |
4.2.2 DNA分子标记 | 第25-27页 |
4.2.3 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7页 |
4.2.4 用于构建分子图谱的遗传群体种类及特点 | 第27-28页 |
4.3 QTL分析方法 | 第28-30页 |
4.4 水稻QTL定位研究现状 | 第30-31页 |
5 植物抗逆性的遗传剖析 | 第31-35页 |
5.1 植物抗逆性的QTL定位 | 第31-32页 |
5.2 水稻耐盐性基因座(QTLs)的定位 | 第32-33页 |
5.3 利用突变体分析研究植物抗逆性 | 第33页 |
5.4 水稻耐盐突变体的鉴定和耐盐基因的定位 | 第33-34页 |
5.5 其它植物耐盐性基因和基因座(QTLs)的定位研究 | 第34-35页 |
6 作物叶绿素含量的QTL定位 | 第35-36页 |
第二章 水稻苗期耐盐性相关性状的QTL研究 | 第36-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2页 |
1.1 试验群体 | 第37页 |
1.2 材料准备 | 第37页 |
1.3 试验处理及观测 | 第37-41页 |
1.3.1 耐盐性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37-41页 |
1.3.1.1 苗期盐胁迫处理 | 第37页 |
1.3.1.2 幼苗地上部Na~+含量的测定 | 第37-38页 |
1.3.1.3 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第38-39页 |
1.3.1.4 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39-40页 |
1.3.1.5 幼苗叶片电导率的测定 | 第40页 |
1.3.1.6 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1.3.1.7 幼苗叶片含水量测定 | 第41页 |
1.3.2 耐盐性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41页 |
1.4 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1.4.1 相关分析 | 第41-42页 |
1.4.2 QTL分析 | 第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6页 |
2.1 苗期耐盐性生理性状的遗传表现 | 第42-44页 |
2.2 幼苗株高半抑制盐浓度的表型分布 | 第44-45页 |
2.3 苗期耐盐性性状相关分析 | 第45页 |
2.4 苗期耐盐性生理性状的QTL分析 | 第45-53页 |
2.4.1 幼苗地上部N~+含量的QTL | 第45-50页 |
2.4.2 SOD酶活性的QTL | 第50页 |
2.4.3 丙二醛含量的QTL | 第50-51页 |
2.4.4 相对电导率的QTL | 第51-52页 |
2.4.5 脯氨酸含量的QTL | 第52页 |
2.4.6 含水量的QTL | 第52-53页 |
2.5 苗期盐处理下株高半抑制剂量的QTL分析 | 第53-56页 |
3 讨论 | 第56-61页 |
3.1 水稻耐盐性指标 | 第56-58页 |
3.2 水稻耐盐性的遗传基础 | 第58-59页 |
3.3 耐盐性相关生理性状的QTL数目及其影响因素 | 第59页 |
3.4 水稻耐盐性的遗传改良 | 第59-61页 |
第三章 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研究 | 第61-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61-62页 |
1.2 田间种植 | 第62页 |
1.3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62-63页 |
1.4 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 | 第6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9页 |
2.1 叶绿素含量的表型分布 | 第63-65页 |
2.2 叶绿素含量的QTL | 第65-69页 |
3 讨论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