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 第1-24页 |
1.1 选题的缘起和目的 | 第16-19页 |
1.1.1 缘起 | 第16-18页 |
1.1.2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8-19页 |
1.2 基本研究内容的界定 | 第19-20页 |
1.2.1 ”当代”的界定 | 第19页 |
1.2.2 ”中国”的界定 | 第19页 |
1.2.3 ”企业”的界定 | 第19-20页 |
1.2.4 ”发展”的界定 | 第20页 |
1.2.5 ”外部环境”的界定 | 第20页 |
1.3 本论文拟运用的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3.1 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2 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22-24页 |
2 以系统科学为指导,形成当代中国企业外部环境的基本理论观点 | 第24-55页 |
2.1 企业外部环境理论研究述评 | 第24-41页 |
2.1.1 国外企业外部环境理论研究述评 | 第24-34页 |
2.1.2 国内企业外部环境理论研究述评 | 第34-40页 |
2.1.3 对已有企业外部环境思想和理论的总的评价 | 第40-41页 |
2.2 系统科学中有关系统环境的基本理论 | 第41-49页 |
2.2.1 系统科学中环境的含义 | 第42-43页 |
2.2.2 系统整体性原理中的环境思想 | 第43页 |
2.2.3 系统等级层次性原理中的环境思想 | 第43-44页 |
2.2.4 系统结构功能原理中的环境思想 | 第44-45页 |
2.2.5 系统自组织理论中的环境思想 | 第45-46页 |
2.2.6 系统他组织原理中的环境思想 | 第46-47页 |
2.2.7 复杂系统的演化理论中的环境思想 | 第47-49页 |
2.3 用系统科学中的环境思想来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问题 | 第49-55页 |
2.3.1 企业系统作为人工系统的特点 | 第49-50页 |
2.3.2 企业外部环境要素的选取 | 第50-51页 |
2.3.3 运用系统科学的环境理论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基本观点 | 第51-55页 |
3 企业系统面临的经济环境因素 | 第55-90页 |
3.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 | 第55-65页 |
3.1.1 我国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回顾 | 第55-58页 |
3.1.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 | 第58-59页 |
3.1.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展望 | 第59-63页 |
3.1.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向对企业的可能影响 | 第63-65页 |
3.2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系统的可能影响 | 第65-74页 |
3.2.1 知识经济的由来 | 第65-67页 |
3.2.2 知识经济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向 | 第67-69页 |
3.2.3 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对企业系统的影响 | 第69-74页 |
3.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向及对企业的影响 | 第74-81页 |
3.3.1 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及发展状况 | 第74页 |
3.3.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向 | 第74-80页 |
3.3.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 第80-81页 |
3.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企业系统的影响 | 第81-90页 |
3.4.1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产生和发展 | 第81-84页 |
3.4.2 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趋向 | 第84-85页 |
3.4.3 中国加入WTO及对企业系统的影响 | 第85-90页 |
4 技术环境因素对企业系统的影响 | 第90-120页 |
4.1 我国技术环境因素的历史演变情况 | 第90-94页 |
4.1.1 技术的含义 | 第90-91页 |
4.1.2 人类社会技术系统发展历程的简略考察 | 第91-93页 |
4.1.3 我国企业外部技术环境的发展历程 | 第93-94页 |
4.2 我国企业技术环境的现状 | 第94-106页 |
4.2.1 科研机构从事技术研发的状况 | 第94-97页 |
4.2.2 国内企业的技术应用及研发的状况 | 第97-99页 |
4.2.3 我国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99-104页 |
4.2.4 我国当前技术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4-106页 |
4.3 我国技术环境的变动趋向 | 第106-115页 |
4.3.1 当代科学技术的一般发展趋向 | 第106-112页 |
4.3.2 当代中国技术的发展趋向 | 第112-115页 |
4.4 技术环境变化对企业系统的影响 | 第115-120页 |
4.4.1一 般分析 | 第115-117页 |
4.4.2 具体的分析 | 第117-120页 |
5 当代中国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其它外部环境因素 | 第120-161页 |
5.1 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 | 第120-127页 |
5.1.1 社会的概念及含义 | 第120-121页 |
5.1.2 我国社会结构的历史、现状及趋向 | 第121-123页 |
5.1.3 中国社会阶层形成、变动及趋向 | 第123-125页 |
5.1.4 当代中国社会环境变动趋向及对企业系统的影响 | 第125-127页 |
5.2 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状况、趋向及对企业系统的影响 | 第127-137页 |
5.2.1 关于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 第127-133页 |
5.2.2 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向 | 第133-135页 |
5.2.3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向对企业系统的影响 | 第135-137页 |
5.3 当代中国的人口现状、趋向及对企业系统的影响 | 第137-142页 |
5.3.1 当代中国的人口现状 | 第137-139页 |
5.3.2 变动趋向 | 第139-141页 |
5.3.3 当代中国人口发展趋向对企业系统的影响 | 第141-142页 |
5.4 当代中国的环境现状、趋向及对企业系统的影响 | 第142-161页 |
5.4.1 环境的含义 | 第142-144页 |
5.4.2 中国目前环境问题的表现及状况 | 第144-151页 |
5.4.3 中国未来环境的演化趋向 | 第151-157页 |
5.4.4 中国未来的环境趋向对我国企业系统的影响 | 第157-161页 |
6 当代中国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政治环境 | 第161-173页 |
6.1 国际政治环境变化趋向对企业系统的影响 | 第161-166页 |
6.1.1 对当前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认识 | 第161-164页 |
6.1.2 当前国际格局下,中国的战略取向及对企业系统的影响 | 第164-166页 |
6.2 国内政治环境变动对企业系统的影响 | 第166-173页 |
6.2.1 我国政治改革的进展 | 第166-168页 |
6.2.2 我国的政治发展状况 | 第168-170页 |
6.2.3 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趋向对企业系统的影响 | 第170-173页 |
7 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感知和评估 | 第173-183页 |
7.1 完善的体制和机制是企业自觉感知外部环境变化的前提 | 第173-174页 |
7.2 企业如何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 | 第174-181页 |
7.2.1 企业外部环境信息感知系统的基本界定 | 第175-176页 |
7.2.2 企业构建感知外部环境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原则 | 第176-181页 |
7.3 企业如何评估外部环境变化对自身的影响 | 第181-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91页 |
后记 | 第191-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