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层析成像投影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
| 1 绪论 | 第1-13页 | 
|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概述 | 第9页 | 
|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组成及基本原理 | 第9-10页 | 
|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本文主要工作及意义 | 第11-13页 | 
| 2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 | 第13-22页 | 
|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难点 | 第13页 | 
|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电容检测电路要求 | 第13-15页 | 
| ·ECT用微小电容检测电路 | 第15-19页 | 
| ·直流(DC)充/放电电容检测电路 | 第15-17页 | 
| ·交流(AC)电容检测电路 | 第17-18页 | 
| ·两种电路的比较分析 | 第18-19页 | 
| ·带静态电容补偿的ECT数据采集系统 | 第19-20页 | 
| ·直流补偿方案 | 第19页 | 
| ·交流反馈补偿方案 | 第19-20页 | 
| ·两种补偿方案的比较 | 第20页 | 
| ·ECT系统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 第20-22页 | 
| 3 传感器及极板控制阵列的设计 | 第22-26页 | 
| ·电容传感器 | 第22-24页 | 
| ·传感器结构参数对ECT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本课题传感器的设计 | 第23-24页 | 
| ·极板开关控制阵列的设计 | 第24-26页 | 
| 4 微小电容检测电路的设计 | 第26-47页 | 
| ·检测器和放大器 | 第27-28页 | 
| ·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 第28-31页 | 
| ·MAX038工作原理简介 | 第28-29页 | 
| ·MAX038工作电路及参数设计 | 第29-31页 | 
|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 第31-32页 | 
| ·相敏解调器的设计 | 第32-33页 | 
|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 第33-35页 | 
| ·C/V变换电路灵敏度分析 | 第35-37页 | 
| ·相移问题的解决 | 第37-40页 | 
| ·相角的确定 | 第37-39页 | 
| ·解决办法 | 第39-40页 | 
| ·非理想条件下杂散电容对电路的影响 | 第40-44页 | 
| ·软件补偿开关耦合电容的影响 | 第44-47页 | 
| ·开关耦合电容对电路的影响 | 第44-45页 | 
| ·解决方案 | 第45-47页 | 
| 5 数据采集及控制部分的设计 | 第47-60页 | 
| ·设计思路 | 第47-48页 | 
| ·D/A及与单片机接口设计 | 第48-52页 | 
| ·MAX530的主要特点与参数 | 第48-49页 | 
| ·引脚说明 | 第49-50页 | 
| ·D/A与单片机接口设计 | 第50-52页 | 
| ·A/D与单片机接口设计 | 第52-55页 | 
| ·MAX191主要参数及性能特点 | 第52页 | 
| ·引脚及功能 | 第52-53页 | 
| ·启动A/D转换和读取转换结果 | 第53-54页 | 
| ·MAX191与51单片机的接口 | 第54-55页 | 
| ·差动放大器的设计 | 第55-57页 | 
| ·AD620的基本特点 | 第55-56页 | 
| ·AD620的设计 | 第56-57页 | 
| ·8255接口电路 | 第57-58页 | 
| ·数据采集系统的动态响应时间 | 第58-59页 | 
| ·系统分辨率的估算 | 第59-60页 | 
| 6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0-70页 | 
|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60页 | 
|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60-67页 | 
| ·主程序 | 第60-61页 | 
| ·耦合电容测量程序 | 第61-63页 | 
| ·标定模块 | 第63-65页 |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65-66页 | 
| ·自诊断模块程序设计 | 第66-67页 | 
| ·通信程序设计 | 第67-70页 | 
| 7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0-75页 | 
| ·线性度与灵敏度实验 | 第70-71页 | 
| ·空管静态电容标定 | 第71-72页 | 
| ·耦合电容补偿及电路稳定性分析实验 | 第72-75页 | 
| 8 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