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对绿色壁垒的分析 | 第1-17页 |
(一) 绿色壁垒的含义 | 第8-9页 |
(二) 绿色壁垒兴起原由及其特征 | 第9-12页 |
1. 绿色壁垒兴起原由 | 第9-11页 |
2. 绿色壁垒的特征 | 第11-12页 |
(三) 绿色技术壁垒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发达国家的现状 | 第12-17页 |
1. 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 第12-13页 |
2. 绿色技术标准 | 第13-14页 |
3. 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 第14-15页 |
4. 绿色包装制度 | 第15页 |
5.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 第15-16页 |
6. 绿色补贴制度 | 第16-17页 |
二、 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 | 第17-23页 |
(一)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各主要行业的冲击 | 第17-21页 |
1. 对农畜产品出口的影响 | 第17-19页 |
2. 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 第19页 |
3. 对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 第19-20页 |
4. 对轻工产品出口的影响 | 第20页 |
5. 对产品包装方面的限制 | 第20页 |
6. 对医药产品出口的影响 | 第20-21页 |
(二) 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 第21-23页 |
1. 作为进口国的正面效应 | 第21页 |
2. 作为出口国的负面效应 | 第21-23页 |
三、 绿色营销及其特点分析 | 第23-25页 |
(一) 何谓绿色营销 | 第50-24页 |
(二) 绿色营销的特点 | 第24-25页 |
1. 系统性特性 | 第24页 |
2. 创新性特征 | 第24页 |
3. 全球性特征 | 第24页 |
4. 战略性特征 | 第24-25页 |
四、 中国绿色营销状况分析 | 第25-28页 |
(一) 中国绿色营销的现状 | 第25-26页 |
(二) 中国绿色营销面临的障碍 | 第26-28页 |
1. 没有形成全社会的绿色消费需求 | 第26页 |
2. 营销观念落后 | 第26页 |
3. 未意识到绿色营销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性 | 第26-27页 |
4. 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滞后 | 第27页 |
5. 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不相适应 | 第27页 |
6. 政府采取措施不够 | 第27-28页 |
五、 中粮工业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跨越绿色壁垒的绿色营销之路 | 第28-50页 |
(一) 公司主要出口产品与出口市场浅析 | 第28-33页 |
1. 主要产品分析 | 第28-30页 |
2. 主要出口市场分析 | 第30-33页 |
(二) 绿色壁垒的挑战 | 第33-38页 |
1. 历史的回顾 | 第33页 |
2. 陷入危机 | 第33-36页 |
3. 直面绿色壁垒的挑战 | 第36-38页 |
(三) 实施绿色营销跨越绿色壁垒 | 第38-50页 |
1. 强化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 第38-39页 |
2. 原料及原料基地的绿色化 | 第39页 |
3. 完善生产工艺强调环保理念 | 第39-41页 |
4. 用ISO14000攻破绿色壁垒 | 第41页 |
5. 着重推广绿色产品 | 第41-43页 |
6. 产品的定价策略 | 第43-48页 |
7. 针对不同市场制订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 第48-50页 |
六、 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 第50-53页 |
(一) 培育全社会的绿色意识 | 第50-51页 |
1. 必须注重绿色教育 | 第50页 |
2. 大力进行绿色宣传 | 第50-51页 |
3. 努力营造绿色时尚 | 第51页 |
(二) 培育企业绿色文化 | 第51页 |
(三) 推行清洁生产,强化绿色质量管理 | 第51-52页 |
(四) 树立绿色营销组合观念 | 第52页 |
(五) 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 | 第52-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