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7页 |
1.1 超强吸水树脂的发展状况 | 第7-9页 |
1.2 发展超强吸水性树脂的重要意义 | 第9-10页 |
1.3 超强吸水树脂的分类 | 第10页 |
1.4 超强吸水树脂的合成途径与方法 | 第10-15页 |
1.4.1 吸水性树脂的特性 | 第11页 |
1.4.2 超强吸水树脂的合成途径 | 第11-14页 |
1.4.2.1 由亲水性单体合成超强吸水树脂 | 第11-13页 |
1.4.2.2 由反应性聚合物制备超强吸水性化合物 | 第13-14页 |
1.4.3 制备超强吸水树脂的原料及方法 | 第14-15页 |
1.4.3.1 制备超强吸水树脂的主要原料 | 第14-15页 |
1.4.3.2 交联剂交联法 | 第15页 |
1.5 本文的工作 | 第15-17页 |
2 高吸水树脂性能评价指标 | 第17-22页 |
2.1 吸液能力 | 第17-18页 |
2.2 吸液速度 | 第18页 |
2.3 保水能力 | 第18-19页 |
2.4 热稳定性 | 第19页 |
2.5 吸水凝胶强度 | 第19-20页 |
2.6 抗盐抗温性 | 第20页 |
2.7 收缩性 | 第20-21页 |
2.8 恢复性 | 第21-22页 |
3 淀粉、纤维素接枝共聚AA与AM制备高吸水性树脂 | 第22-41页 |
3.1 接枝聚合实验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3.1.1 接枝聚合原理 | 第22-23页 |
3.1.2 引发剂的选择 | 第23-24页 |
3.1.3 交联剂的选择 | 第24-27页 |
3.2 实验药品、仪器 | 第27-28页 |
3.3 淀粉接枝AA与AM高吸水性树脂合成条件优化 | 第28-34页 |
3.3.1 试验步骤 | 第28-29页 |
3.3.2 淀粉接枝聚合条件优化 | 第29-34页 |
3.3.2.1 接枝聚合温度的影响 | 第30页 |
3.3.2.2 丙烯酸浓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2.3 丙烯酸中和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2.4 交联剂浓度的影响 | 第32页 |
3.3.2.5 引发剂浓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2.6 淀粉浓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 纤维素接枝AA与AM高吸水树脂的合成条件优化 | 第34-41页 |
3.4.1 CMC和HEC接枝聚合反应 | 第35-41页 |
3.4.1.1 CMC和HEC反应温度对吸水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1.2 丙烯酸中和度的影响 | 第36页 |
3.4.1.3 丙烯酸浓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1.4 交联剂浓度对吸水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1.5 引发剂用量对吸水率的影响 | 第38页 |
3.4.1.6 纤维素的浓度对吸水率的影响 | 第38-41页 |
4 淀粉、纤维素接枝聚合AA与AM反应机理及接枝效率 | 第41-49页 |
4.1 淀粉接枝聚合AA与AM反应机理 | 第41-43页 |
4.2 纤维素接枝AA与AM的共聚反应机理 | 第43-46页 |
4.2.1 引发剂为硝酸铈铵接枝机理 | 第43-45页 |
4.2.2 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反应 | 第45-46页 |
4.3 吸水树脂接枝鉴定 | 第46-47页 |
4.3.1 接枝聚合物纯化 | 第46页 |
4.3.2 红外吸收光谱实验 | 第46-47页 |
4.4 接枝率的测定 | 第47-49页 |
5 淀粉、纤维素接枝AA与AM高吸水树脂性能评价 | 第49-61页 |
5.1 淀粉、纤维素接枝AA与AM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溶胀度 | 第49-56页 |
5.1.1 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5.1.2 矿化度、温度对高吸水树脂溶胀性的影响 | 第51-56页 |
5.2 吸水速度 | 第56-57页 |
5.3 保水能力 | 第57-58页 |
5.4 水恢复实验 | 第58-59页 |
5.5 热稳定性 | 第59-60页 |
5.6 油中的收缩性 | 第60-61页 |
6. 高吸水树脂吸水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61-67页 |
6.1 高吸水树脂吸水结构及吸水机理 | 第61-64页 |
6.1.1 高吸水树脂吸水结构 | 第61页 |
6.1.2 离子网络结构理论 | 第61-62页 |
6.1.3 Flory热力学理论公式 | 第62-63页 |
6.1.4 改进的Flory热力学理论公式 | 第63-64页 |
6.2 高吸水性树脂吸水的影响因素 | 第64-65页 |
6.3 Starch、Cell接枝AA-AM高吸水树脂的结构及吸水机理初探 | 第65-67页 |
7 结论及建议 | 第67-69页 |
7.1 结论 | 第67-68页 |
7.2 建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