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可重构制造的车间配置的研究与开发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1.1 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 第6-7页 |
1.2 制造模式的探索 | 第7页 |
1.3 可重构制造模式 | 第7-10页 |
1.3.1 可重构制造模式 | 第7-8页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4 组织重构 | 第10-11页 |
1.5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可重构制造系统 | 第13-20页 |
2.1 可重构制造系统 | 第13-17页 |
2.1.1 重构的概念 | 第13-15页 |
2.1.2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定义 | 第15页 |
2.1.3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15-16页 |
2.1.4 可重构制造系统基本特征 | 第16-17页 |
2.1.5 可重构制造系统可带来的效益 | 第17页 |
2.2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研究动向与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2.3 可重构制造模式下的车间管理 | 第18-20页 |
2.3.1 可重构对车间管理影响 | 第18页 |
2.3.2 可重构制造模式下对车间重构的需求 | 第18-19页 |
2.3.3 车间重构的主要方面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组织重构 | 第20-32页 |
3.1 组织重构的基本概念 | 第20-26页 |
3.1.1 组织的概念 | 第20-21页 |
3.1.2 组织重构 | 第21-22页 |
3.1.3 组织单元的构建模型 | 第22-24页 |
3.1.4 从组织视图的变迁看组织重构 | 第24-26页 |
3.2 组织重构的方法 | 第26-28页 |
3.3 组织重构的评价 | 第28-30页 |
3.3.1 重构实施评价指标 | 第28-30页 |
3.3.2 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和评价方式 | 第30页 |
3.4 车间组织重构的特点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可重构性 | 第32-34页 |
4.1 系统重构的基础——重用的不同方面及层次 | 第32-33页 |
4.2 信息系统重构内涵 | 第33页 |
4.3 JC—DNC系统中的软件重构设计 | 第33-34页 |
第五章 车间组织重构软件的设计 | 第34-41页 |
5.1 车间组织重构软件模块的开发方法 | 第34页 |
5.2 车间组织重构软件模块功能概述 | 第34-35页 |
5.3 车间组织重构流程 | 第35-36页 |
5.4 JC—DNC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需求功能描述 | 第36-39页 |
5.5 JC—DNC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39-41页 |
第六章 车间配置软件设计的关键技术 | 第41-49页 |
6.1 车间组织结构的树形视图以及树形视图的搜索 | 第41页 |
6.2 数据的一致性 | 第41-43页 |
6.3 面向组织结构重构的用户一角色管理模型 | 第43-45页 |
6.3.1 基于用户-角色的安全管理模型 | 第43-44页 |
6.3.2 一个用户对应多个角色的实现 | 第44-45页 |
6.4 控制用户访问权限 | 第45-49页 |
6.4.1 控制用户访问模块(菜单级访问控制) | 第45-47页 |
6.4.2 控制数据操作权限 | 第47-49页 |
第七章 有关模块的实现与说明 | 第49-54页 |
7.1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 第49-50页 |
7.2 应用软件的主要界面与说明 | 第50-54页 |
7.2.1 权限管理 | 第50-51页 |
7.2.2 用户管理 | 第51-52页 |
7.2.3 车间配置 | 第52页 |
7.2.4 员工和设备基础数据管理 | 第52-54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